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题目】几位名人因癌症离逝,给我们2018年金秋增加了几分悲凉。攻克癌症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课题。美国《星岛日报》10月31日报道,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细胞拥有内部防御机制,在癌变时期会触发“自杀功能”。科学家认为,只要寻找合适方法令癌细胞“自杀”,癌症病人将可免除化疗之苦。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解析】
本题以科研成果为背景,考查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知识。
A:新的研究发现,细胞拥有内部防御机制,在癌变时期会触发“自杀功能”这是认识规律的表现,利用这一点治疗癌症病人,这是利用规律的表现。A入选。
B: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是唯心主义观点,B错误。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强调运动,材料强调认识细胞,不符合题意,C不选。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强调物质的特性,材料强调认识事物,不符合题意,D不选。
故本题答案为A。
【题目】2019年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两岸分隔已历70年。但“中华文化是在台湾人的骨子里,流在血液里,喝在水里,是DNA。能改变吗?不能。”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①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运动中包含静止,静止中包含运动
③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④相对静止也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本题考查解读信息能力,把解读的信息与教材运动和静止的知识点相联系。
①②:两岸分隔已历70年,包含着运动,中华文化是DNA,包含着静止,因此体现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符合题意,①②入选。
③:选项体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而题干体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不符合题意,③不选。
④: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而不相对静止,④错误。
【题目】成、住、坏、空“四劫”,是佛教关于世界生死变化的基本观点。佛教认为,一个世界经历成立、持续、破坏,又转变为另一个世界的成立、持续、破坏,其过程可分为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即“四劫”。这一观点
①包含了古老的辩证法思想
②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③看到了世界的绝对运动性
④揭示了世界的客观物质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①③:成、住、坏、空“四劫”,是佛教关于世界生死变化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看到了世界的绝对运动性,包含了古老的辩证法思想,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佛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题目】2019年,我国继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的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这是基于 ( )
①人们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
③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人们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的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这是基于人们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故①④人选;②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是不能改造规律;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B。
【题目】时间是个常量,每年365天,谁都不会少。对勤奋者来说,时间却是个变量,在有限的时间单位内实现更多愿望。这高速我们
②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但时间是个例外
③时间对勤奋者更眷顾,它是变量而非常量
④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地利用时间
【解析】时间既是个常量也是个变量,这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①项符合题意;时间是个常量,每年365天,谁都不会少。对勤奋者来说,时间却是个变量,在有限的时间单位内实现更多愿望。这告诉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地利用时间。④项符合题意;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时间也不例外。②项说法错误;时间是个常量,每年365天,谁都不会少。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题目】人是古猿进化而来的。由于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一部分古猿逐步由森林迁徙到草原,其生活方式也由林栖转为地栖。地栖的生活方式对古猿的协同行动、群体规模、组织程度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生活环境的变化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自然因素。这表明
A.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B.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C.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 D.地理环境在从猿到人的演化中起决定作用
C:人是古猿进化而来的。生活环境的变化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自然因素。这表明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C符合题意。
AB:AB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D:劳动在从猿到人的演化中起决定作用,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题目】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表明( )
①人类改造自然必然造成对自然的破坏②人类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人类应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④认识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对自然的征服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①:人类改造自然必然造成对自然的破坏,说法过于绝对化,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①错误。
②③:材料表明人类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应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②③符合题意。
④: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但“征服自然”说法错误,④错误。
【题目】海啸与平常可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啸时掀起的海浪,高度可达十多米,形成“水墙”。海啸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如果“水墙”冲上陆地,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说明
A. 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B. 反映客观实在的意识是客观的
C. 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D. 物质是各种具体物的总和
【解析】此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海啸时掀起的海浪,高度可达十多米,形成“水墙”, 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如果“水墙”冲上陆地,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表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A项正确;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B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自然界的物质性问题,C项与材料不符合,排除;物质是除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而非万事万物的总和。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题目】漫画《画饼充饥》中主人公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
A.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C. 物质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解析】漫画中,坐在沙发上的人拿了一个“画”在宣传册上的“饼”给后面的孩子吃,故该主人公的错误在于不懂得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故D选项入选。A、C选项与漫画主旨无关。B选项表述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题目】癌细胞是无情的,它拥有对当前治疗的耐药能力,劳使这种疾病具有巨大的挑战性。然而,一项最近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人类已经发现了癌症的弱点。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能够直接创造存在
③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④世界上无不可认识之物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是、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新研究表明,人类已经发现了癌症的弱点, 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思维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思维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②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而未涉及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应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B。
【题目】面对近期不断上涨的房价,有人冷眼旁观,有人莫名恐慌,有人犹豫观望,有人则不惜借高利贷凑首付,房价就像一面多棱镜,映照着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选择。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人的意识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源泉
②人的意识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的特点
④生活实际是人的思想反映的内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错误,实践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源泉;②错误,人的意识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有人冷眼旁观,有人莫名恐慌,有人犹豫观望,有人则不惜借高利贷凑首付表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故③符合题意;映照着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选择表明生活实际是人的思想反映的内容,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题目】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调研组赴山东省开展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深刻认识并查找其根源、危害和破解方法,端正唯实不唯上的价值取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形式主义违背了客观符合主观的要求,必须反对
②唯实不唯上尊重规律并发扬了科学精神,必须坚持
③官僚主义忽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④形式主义不研究客观实际,犯了主观主义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②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深刻认识并查找其根源、危害和破解方法,端正唯实不唯上的价值取向,这说明唯实不唯上尊重规律并发扬了科学精神,必须坚持;形式主义不研究客观实际,犯了主观主义错误。②④符合题意。
①:形式主义违背了主观符合客观的要求,①说法错误。
③:官僚主义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题目】与日渐碎片化快速化的新闻相比,文学写作要求对生活进行沉淀和提纯,对客观真实的冗繁表象有所剥离,这要求作家借助想象,创造出一种与现实同样复杂甚至更为复杂、虚构的“真实世界”,让读者走进人生“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对生活进行沉淀和提纯离不开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②作家创造的“真实世界”的内容具有主观性
③人生“偶然中的必然”比“必然中的偶然”更具客观性
④文学写作是现实性、哲学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①④:文学写作要求对生活进行沉淀和提纯,对客观真实的冗繁表象有所剥离,这要求作家借助想象,创造出一种与现实同样复杂甚至更为复杂、虚构的“真实世界”,这表明对生活进行沉淀和提纯离不开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说明文学写作是现实性、哲学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①④入选。
②:作家创造的“真实世界”的内容具有客观性,不具有主观性,②错误。
③:人生“偶然中的必然”比“必然中的偶然”更具客观性的说法错误,③错误。
故本题选B。
【题目】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了,这告诉我们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材料从一个角度说明
①意识能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客观事物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①②:材料中“挑山工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了”说明挑山工认识到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强调的是发挥人意识的作用,客观事物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与题意不符。
④:事业取得成功需要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共同影响,尊重客观规律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④说法有误。
【题目】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C.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 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在科学家的设想的启发下,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D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体现是人能动的改造世界,而未涉及人能动的认识世界,排除A ;B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表述错误;C正确但在材料中也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题目】“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
①意识内容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①:把意识的作用夸大为“决定”,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应该是客观存在的多样性规定了意识形式的差异性,①错误。
②:意识从内容上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正确。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并不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因为反映者的想象力也属于意识,而意识不能起决定作用,③错误。
④: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揭示了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基于此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④正确。
【题目】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利用自主研发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平台“Microwell—seq”,对来自小白鼠近50种器官组织的40余万个细胞进行了系统性的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绘制出全球首个哺乳动物的细胞图谱。这说明
①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发挥作用离不开一定物质条件
②意识具有目的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因此其内容是主观的
③意识离不开物质,意识是人脑对物质形态的一种客观映象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事物最终都能为意识所反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任何意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②③表述错误,排除。该测序平台对来自小白鼠近50种器官组织的40余万个细胞进行了系统性的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绘制出全球首个哺乳动物的细胞图谱,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该实验证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④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题目】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在很多领域,人工智能的能力已经超越了人类的大脑功能,比如网络搜索引擎,它有无限的存储量,有极快的运算速度,它的能力让人类望尘莫及。这说明
①人工智能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
②人工智能能够模仿人的思维,让机器拥有更高的智能化水平
③人工智能能够延伸人的认识器官,推动实践发展
④人工智能终将代替人类,改变其“工具”属性
材料说明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的思维,让机器拥有更高的智能化水平。人工智能能够延伸人的认识器官,推动实践发展,②③项符合题意;主动创造性是意识特有的功能,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不具有主动创造性,也不可能最终代替人类,①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题目】在第73届世界科幻小说大会上,中国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科幻义坛最高荣誉——雨果奖。这部虚构性文学作品讲述的是具有想象力的故事,故事根植于中同古代和近代历史,一部分内容取自实际生活,让人回味无穷。这说明
①科幻小说是不依赖于原型的主观创造
②现实生活是作家发挥想象力的基础
③文学作品体现了对原型的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④凭空产生的意识,其形式具有多样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②③:题中事例强调故事根植于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一部分内容取自实际生活,说明现实生活是作家发挥想象力的基础,同时说明文学作品体现了对原型的摹写和创造的统一,②③符合题意。
①:科幻小说属于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科幻小说也依赖于原型的主观创造,①说法错误。
④:客观小说并不是凭空产生,也是依据现实生活,人类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的产物,④说法错误。
【题目】2019年7月26日,科研人员完成LUX- ZEPLIN实验(有史以来最敏感的暗物质实验)的核心部件——液态氙时间投影室(工PC)的组装,使人类向能够寻找暗物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新的实践工具的更新是认识发展的目的
②人的认识发展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③实践的发展提高了人认识世界的能力
④LUX- ZEPLIN实验能为世界的物质性提供新的证据
③④:科研人员完成LUX- ZEPLIN实验,使人类向能够寻找暗物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说明通过科学实验为人们认识液态氙时间投影室(工PC)的组装提供了条件,因此③④正确。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说法错误。
②:材料强调的是人们能够认识事物,没有体现人的认识发展受主观因素的制约,②不选。
因此选D项。
【题目】2019年4月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宣布已经成功获得了超大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EHT是一个通过国际合作而实现的、由八个地面射电望远镜组成的观测阵列,主要旨在通过形成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来捕捉黑洞的图像。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①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
②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③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①:“EHT是一个通过国际合作而实现的”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实践活动的社会性是指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他人和社会的纯粹的个人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故①正确。
④:材料中“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宣布已经成功获得了超大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④正确。
②: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②说法错误。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③说法错误。
所以选B项。
【题目】“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从关于“错误”的自白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②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犯错误越多获得的真理就越多
③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④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材料中的“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这体现了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犯错误越多获得的真理不一定就越多;④说法错误,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本题选A。
【题目】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叙述的是人对河流的认识过程。①说法正确,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说法错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③说法正确,表明了实践的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④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答案选B。
【题目】人们对“两山”关系的认识过程:第一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第二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阶段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对这一认识过程的正确解读是
①第一阶段认识的局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难以避免
②第二阶段的认识也具有真理性,只不过后来被更高水平的认识所推翻
③第三阶段的认识也只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
④三个阶段共同说明,人类永远前进在接近真理的路上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本题考查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并不能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②错误;人类永远前进在接近真理的路上,意味着人类不能获得真理,这实际上是否认正确认识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题目】北京、上海、南昌等地火车站启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进站”仅需3秒;深圳铁路警方组成“机器人警察编队”,为春运保驾护航;12306官网开发图形验证码,定向锁定“黄牛”……2018年春运,“人工智能”成了关键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从本质上讲,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维某些功能的模拟
②作为新的实践主体,人工智能的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虽然与人一样具有意识,但人工智能最终要受制于人
④人工智能的发展,能扩展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从本质上讲,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维某些功能的模拟人工智能的发展,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工智能的发展,能扩展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人是实践的主体,人工智能不能作为实践的主体,人工智能的活动是对人类思维某些功能的模拟,不具有主动创造性,②说法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工智能没有意识,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题目】极移,是指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表的位置会缓缓飘移的现象,1900-2000年间地轴每年飘移约10厘米。过去科学家认为冰期后反弹是导致极移的主因,而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家收集整个20世纪的数据,发现了造成地轴飘移的其他原因:格陵兰岛冰盖损失以及地函对流。上述研究成果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家收集整个20世纪的数据,发现了造成地轴飘移的其他原因:格陵兰岛冰盖损失以及地函对流”,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①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物质是运动的,而非强调运动的主体,②不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③不符合题意。“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家收集整个20世纪的数据,发现了造成地轴飘移的其他原因:格陵兰岛冰盖损失以及地函对流”,体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可以正确反映存在,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