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②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在思政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义事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通过思政课培养爱国情、树立强国志,同时还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把爱国情感融入到学习和工作实践之中。(其他合理表述,亦可酌情给分)
(2)①在课程内容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爱国为主题,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②创新课堂表达形式,把全民思政课搬入大学校园,邀请专家教授以透彻的学理说服人,让青年人榜样现身说法,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亲和力。③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通过央视综艺平台,创造性地采用当代榜样与革命烈士跨越时空对白的方式,精心打造文化沉浸式类节目,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感染力。(其他合理表述,亦可酌情给分)
(3)①开展网上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制作推介体现爱国主义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纪录片、微电影;②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与网络传播有机结合;③创新传播载体手段,运用微博微信、社交媒体、视频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生动活泼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④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引导网民自觉抵制损害国家荣誉、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错误言行。
【解析】
本题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思政课要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青年人的奋斗之中。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主要三个层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的基础作用、认识的反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②实践的基础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通过思政课培养爱国情、树立强国志,同时还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把爱国情感融入到学习和工作实践之中。
③认识的反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在思政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义事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一堂好课》首期节目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成功尝试”成功的原因。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要结合材料信息挖掘答案要点。①材料信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要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义事业、建设社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首期节目定为以爱国为主题的思政课”,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提炼答案要点:在课程内容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爱国为主题,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
②材料信息:“课堂设立在航天工程大学士官学校。”、“由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担任主讲人”、“请来了三位和军人或航天有一些特殊缘分的“课代表”,他们在课堂上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现实体验,生动阐述信仰的力量和爱国情怀”,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提炼答案要点:创新课堂表达形式,把全民思政课搬入大学校园,邀请专家教授以透彻的学理说服人,让青年人榜样现身说法,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亲和力。
③材料信息:“《一堂好课》是由央视综艺频道推出的青年人文化沉浸式类节目”、“三位“课代表”还和方志敏烈士展开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对白”、“《一堂好课》把思想的高度和学术的深度有机结合,既有综艺性,也有文化感,还有正能量”,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提炼答案要点: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通过央视综艺平台,创造性地采用当代榜样与革命烈士跨越时空对白的方式,精心打造文化沉浸式类节目,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感染力。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为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提出三条建议。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但试题设问给了考生提示:爱国主义。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结合试题要求,考生可从网上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基地教育与互联网融合、传播手段创新、网上舆论引导等方面思考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