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1)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扩大内需能够引领和推动供给,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
③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由原来着重扩大内需转向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面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牢固树立短板意识,积极推动农业的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重视深化农业改革,补齐农村短板,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助推全面小康的实现。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多种形式农业规模经营等,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基本规律,有利于促进农业的结构性改革。
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通过深化农业改革,补齐农村短板,解决农产品质量等问题,有利于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3)个人品德:爱国励志、好学上进、团结友善、修身律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
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清正廉洁、办事公道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矛盾同一性原理,设问指向“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回答合理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先明确矛盾的同一性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现实意义,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2)本题考查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中央高度重视深化农业改革,补齐农村短板的依据,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社会发展规律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深化农业改革,补齐农村短板分析现实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
(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设问指向从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两个角度为评选“善行义举榜”设定合理的评选依据。回答时要符合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