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②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一定的活动才能作用于人,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通过特定的环境和活动才能影响人,优秀传统文化如果
不通过教学实践等活动,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如果不主动参与、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不能把诵读优秀传统文化读本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2)①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或者答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矩凝聚力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了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得中华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
(3)①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各领域。②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④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⑤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符合主题,语言精炼,如果答哲学方法论不给分)
【解析】本题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了灵活性与综合性。本题注重考查考生辩证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系数不大,但是要组织好答案还需要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1)本题要求考生评价观点:“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就能培养优秀的学生。”并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评价类题目,审设问非常重要。首先要确定要用什么知识,确定知识范围;其次要明确答题内容,即评价对象是什么;最后,在思考和组织答案的时候,一般要辩证思考,既要看到评价对象的积极意义,又要看到评价对象的消极意义。故考生对本题可以分别从赞同或者不赞同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但都需要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原因。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解答本题需要考生首先认真解读所给的材料;其次,从材料中找到关键的信息点;然后再结合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故从使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建设文化强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使中华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就学校教育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两条具体措施。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各领域或者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