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分为一个节气,这是中国人认知一年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至今,在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作用,是人们理解自然变化,并据此安排日常行为的重要参照。
(2)①立足实践,推动“二十四节气”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丰富这一遗产的传承方式,引导国人在生活中进行保护和传承。②发挥教育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小学课程,成为培养孩子认知自然万物的时间坐标,遵循这些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二十四节气”的成功申遗只是其保护的阶段性成果,他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弘扬应是全体中国人长期、艰巨、共同的任务。
(3)答案示例:①“二十四节气”是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在农业播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②“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运动,天文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其他和你表述亦可给分)
【解析】本题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话题,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创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教育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知识。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谈谈你对“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的理解,属于认识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下的是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主要是认识论的知识,因此考生首先可以从二十四节气是怎样产生的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然后分析说明二十四节气产生之后的作用说明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保护、传承、利用和弘扬“二十四节气”,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首先可以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角度说明;其次可以从推动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最后可以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3)本题比较开放,以班级召开“我为‘二十四节气’点个赞” 主题班会为话题,要求考生就“二十四节气”的价值例举发言要点。考生在列举发言要点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要说明的是二十四节气的价值、另一个是要符合“两条,每条不超过30字”的要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