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年高考政治备考专题十一:全面小康与科学发展观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②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③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列举措属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 )
①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③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
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天津考察中新天津生态城时指出,生态城要兼顾好先进性、高端化和能复制、可推广两个方面,在体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等方面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示范。习近平同志的这一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
①以人为本 ②全面发展 ③协调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我们( )
①加强自主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 ②优化产业结构
③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④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某镇政府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口号的引导下,提出建设全市“第一个别墅式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所有村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积极实现跨越式发展。该镇政府的做法( )
①曲解了小康社会的本质
②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③未认识到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④追求速度和效益的统一,符合科学发展观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关于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②总体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全面小康不仅注重物质生活的提高,还强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将缩小各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④总体小康只是城市的,全面小康还包括农村的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里的“全面建设”是强调(   )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
②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平衡发展、同步发展
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增强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重大历史任务。你认为各地下列做法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的有( )
①某县全面加强各项富民产业培育,全力兴办各项惠民实事
②某区计划廉价引进东部某省因污染较严重已关门停产的造纸企业
③某县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④某县政府决定多卖耕地给地产商,直接给群众分钱以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

A.是低水平的
B.是不全面的
C.是立体全方位的
D.实现了现代化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要求有( )
①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②基本实现现代化
③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提高92%,并把更多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是因为( )
A.促进社会公平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B.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国家财政的应尽之责
C.解决好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
D.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强调“人均”翻番,强调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翻番,这(  )
①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速度
②有利于让人民群众尽可能多地分享发展的成果
③降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④强调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兼顾效率与公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全面小康梦”的描绘正确的是(  )
A.成为世界上创造发明最多的国家
B.就业更加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C.消除了战争隐患,世界更加和平
D.环境更加美丽,发展难题彻底消除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时,我国( )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③人民享有完全的民主自由权利 
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以我们应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时,我国( )
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③人民享有完全的民主自由权利
④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4·无锡高一检测)区域协调发展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关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下列不属于区域协调发展意义的是(  )
A.能迅速消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
B.是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要求
C.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
D.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4·信阳高一检测)某镇政府提出建设全市“第一个别墅式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所有村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积极实现跨越式发展。很多农民对这种“形象工程”抱怨说:“改了楼房,穷得叮当,扛着锄头进洋房,小康让我们遭了殃。”材料中该镇政府的做法(  )
①曲解了小康社会的本质
②超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③没有认识到小康社会的建成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④过分重视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是( )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有序
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④建设生态文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别性待遇一直为社会所关注。2016年初,我国政府发布《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统一城乡医保的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此举旨在( )
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②促进社会公平
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④减轻财政负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海绵城市,就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 )
①统筹人与自然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③推动新型城镇建设,实现以城带乡发展
④增强居民环保意识,提升城市生活幸福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湖南省长沙县是工业强县,也是排碳大县。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该县提出创建全国“零碳县”的目标,引进推广了中南林业大学新研发的“绿心速生草”。这种草吸收和固化二氧化碳是相等面积森林的14倍左右,它不仅生长快,而且种植户可以多次收割并加工成碳产品出售。该材料说明( )
①环境保护问题应该主要由政府解决
②保护环境应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③经济发展可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④科技创新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题目】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一:1999年,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夯实了西部地区加快开发开放的基础。
2003年,我国实施东北振兴战略,明显增强了东北地区的优势发挥和潜力培育。
2006年,我国提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增强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三大区域经济带作为我国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带。“三大战略”必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第二春的最强大动力之一。
材料二: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必须加快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三大区域重大发展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落实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积极意义。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题目】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成就举世瞩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十三五”时期,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我国的扶贫工作还不尽如人意,贫困居民底数不清,常常由基层干部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数字弄虚作假,人情扶贫现象严重;扶贫项目容易被地方各种权力与利益关系绑架,背离国家的初衰和贫困群体的需求,以致个别地区“年年扶贫年年贫”,长期粗放式扶贫留下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材料二:近年来,G市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出来,建档立卡;认真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并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制,过程监控,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当前我国加强扶贫工作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G市是如何做到精准扶贫的。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题目】改革开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曙目的成就。
材料一:2015年12月20日—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城市工作要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明确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要加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以创新牵引城市发展;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研究;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材料二:城市发展要善于城市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聚促进城市发展正能量。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是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鼓励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要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1)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城市发展中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如何同向发力。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5年11月27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然而目前我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除京津沪3个直辖市外,其余28个省级行政区都存在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全国还有20多万人用不上电,数千万农村家庭喝不上干净水;还有7.7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不通沥青(水泥)路的自然村有33万个。专家分析认为,因病因灾致贫、缺乏资金、缺少文化是贫困人口长期不能脱贫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时刻牵挂着贫困地区农民脱贫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绝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1)概括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并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该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党和政府提出到2020年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目标的理由。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未来五年三个规律不容忽视:“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十三五规划》95次谈及“发展”,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十字发展理念。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动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材料二:建设“美丽广东”,正在进行时。如今置身广东的人们会欣喜地发展,广东蓝的数量在增多,而这背后是社会上下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生态立省”写入大会报告中。四年来,广东省人大相继出台了《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省政府出台《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广东省生态保护补偿办法》,根据规定,省财政将分基础性补偿和激励性补偿给予纵向转移支付,生态保护越好,获得激励性补偿越多;反之,则越少。为营造绿色生活环境,广大居民以“社区是我家、维护靠大家”为主题,纷纷开展了“粤环保·粤时尚·变废为宝我最行”等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
(1)结合材料一,谈谈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角度,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要求写出选择的两个社会再生产过程,并提出与所选过程相对应的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分析广东省为实现“美丽广东”所做的努力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