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1)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片面强调常用易错字,对相对冷僻的字词简单地加以排斥,反映了当下母语价值观存在的缺失。树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一母语价值观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建树。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树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一母语价值观,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③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一母语价值观符合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一般规律。
(2)
①汉字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有利于让全国人民领略汉字之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对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信心。
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母语价值观,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修养
(3)
书法陶冶情操、全民阅读、书香中国万里行
【解析】(1)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树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一母语价值观的正确性。回答正确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可以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只是进行分析,并结合材料回答意义。(2)本题考查“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文化价值,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主观题的回答一般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的句型表达。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文化的交流传播、世界文化的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修养等有关知识回答。(3)本题要求就如何树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一母语价值观提一点建议,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难度不大。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只要是围绕着发展我国的语言文字的内容,提出的措施确实可行,建议字数不超过15字,符合主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