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备考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6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7年3月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及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据此回答小题。
(1)2017年3月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及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上述材料表明全国人大具有( )
A.最高立法权
B.最高决定权
C.最高审议权
D.最高表决权
(2)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一府两院”工作报告,这表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是( )
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相互监督的关系
C.上级与下级的关系
D.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7年3月1日,丽水市制定的第一部实体法规《丽水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在制定过程中,丽水市人大结合实际设立了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丽水市人大的做法体现出( )
①切实保障公民依法行使立法权 ②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
③政府倾听民意,科学民主决策 ④探索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6年6月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分别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国资委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与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情况的中期报告。从会议内容可以看出(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报告对相关部门工作进行监督
②全国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
③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活动原则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具体指导其他国家机关开展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总则的出台充分听取了广大群众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开启了民法典时代,这表明( )
①人大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②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具有真实性
③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全国人大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从而开启了依法治“善”时代。《慈善法》的诞生历时十年之久,可谓“十年磨一剑”。下列对我国立法程序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大立法委起草法律草案,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
②法律草案通过全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③中共中央作出立法决议
④全过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法律
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6年9月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关税减让表修正案》。据此,我国开始对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进口的201项信息技术产品逐步降低并最终取消关税。这表明( )
①全国人大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工作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了国家事务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 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7年3月15日通过的民法总则草案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3次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们提出的意见整理起来多达400多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共有700多位代表发言,提出意见建议近2000条;在3次网络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过程中,共收集到15503人次提出的70227条意见。《民法总则》立法过程( )
①贯彻了人大制度的组织和活动职则 ②体现了全国人大开门立法、民主立法
③佐证了法律都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④表明民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慈善法草案分别于2015年10月和12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初次和再次审议,并公开征求意见。最后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以及政协委员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共对草案作了92处修改,实质性修改有34处。《慈善法》草案修改制定的过程说明了( )
①加强与人民的沟通,使法律更符合人民利益 ②人大改进立法工作,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
③坚持“开门立法”,人大加强社会建设职能 ④人大肩负人民期望,完善民主科学立法机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④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7年4月15日是《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后的第二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新的国家安全法。在我国,制定法律一般遵循以下程序: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着手法律制定(修改)研究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形成法律制定(修改)草案。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草案,并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三、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草案进行再次审议。并第二次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四、将草案发送给全国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代表及委员们提出意见,完善草案。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的汇报,就进一步修改完善草案作出重要指示及建议。六、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材料二:与国家安全相违背的是,少数敌对分子打着宗教自由和民族自治的旗号,鼓吹民族独立,公然分裂国家,置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于不顾,走上了义无反顾的自取灭亡之路;部分公民受到境外势力的蛊惑,出卖国家机密,危害祖国安全。
(1)材料一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少数敌对分子必将走向灭亡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针对境外敌对势力的蛊惑,请你就公民的行为提出两条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