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题目】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的作用在于
①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
②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发展
③消灭剥削,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④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①②适合题意;③中的“消除收入差距”说法错误;④是结果,不是作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题目】小李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岗位津贴l万元;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技术发明的技术转让所得为1万元;在这期间炒股获得收益3万元。小李的上述收入中,按劳分配和按资本分配取得的收入分别为
A. 5万元、4万元 B. 5万元、3万元
C. 6万元、4万元 D. 6万元、3万元
【解析】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在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小李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岗位津贴l万元,这是按劳分配所得,共6万元;按资本要素分配主要指储蓄存款利息、股息、股票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故小李炒股获得收益3万元是按资本要素取得的收入;故本题选D。
【题目】收入多元化,市民生活越来越幸福。如今,我国不少市民家庭收入来源不再是单一的工资性收入,而是通过家庭出租房屋、购买基金、获得股息及红利等多元化收入渠道,获得可观的财产性收入。这类财产性收入
①是按劳分配获得的
②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
③客观上造成人们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
④都必须缴纳营业税和增值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知识。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题干没有涉及公有制经济,故①项不合题意排除;通过出租房屋、购买基金、获得股息及红利等多元化渠道获得的收入都与生产要素有关,故②项符合题意入选;题中“房屋、基金、股票”的财产人们的占有量不同,③项符合题意入选;营业税和增值税是对企业而言的,故④项不合题意排除。因此,本题答案选B。
【题目】湖南省政府决定从2016年1月起,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6.5%。这是
A. 实行按劳分配的具体体现
B.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表现
C.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举措
D. 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权利的体现
【解析】按劳分配是在初次分配中进行的,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属于国家进行的再分配,故A错误;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不属于通过劳动进行的初次分配,不是劳动报酬,故B、D错误;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是通过社会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主要举措,C符合题意。答案选择C。
【题目】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效率是公平的前提
②公平是效率的保障
③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④应使劳动报酬超过居民收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解析】“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强调的是公平,“增强发展动力”强调的是效率,“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强调的是公平是效率的保障,材料并没有强调效率是公平的前提,①不选,②正确;“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说明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③正确;使劳动报酬超过居民收入说法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题目】2016年1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这一决定体现了 ( )
①劳动报酬比重的不断提高 ②初次分配能提高效率
③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逐步建立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是社会再分配的表现,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选D;材料中没有涉及劳动报酬和初次分配的问题,①②不选。
【题目】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购买服务,增加对道路、桥梁、口岸、码头等公共工程的投入;政府也可以购买规划,比如跨境道路的设计等,从而使“一带一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
①减少投资需求,稳定经济增长
②扩大信贷规模,稳定货币币值
③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④扩大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解析】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对道路、桥梁、口岸、码头等公共工程的投入”“购买规划,比如跨境道路的设计”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选B;①错误,因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增加投资需求;②不选,因为扩大信贷规模是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表现。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区别
含义不同
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内容不同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有关政策,如税收、税率调整等
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
政策制定者不同
国家财政部制定,经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中央银行直接制定
联 系
①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②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配合起作用
【题目】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是
A.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征收的
B. 税收是税务机关征收的
C.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D. 税收的法律依据是税法
【解析】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法律形式的分配关系。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是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作用
表现
调节经济
如果经济发展过热,可以增加税收,抑制社会总需求;如果经济发展滞缓,可以减少税收,刺激社会总需求,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引导消费
通过调节税收,如对奢侈品消费征税、提高烟酒消费税等,可以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
维护社会公平
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
引导转变方式
通过调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环保税等税率,可以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题目】从今年至2017年,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扩大,其年应纳税所得额的上限从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此次税收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是
①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②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首选
③消费需求大幅度释放 ④更多小微企业享受税收优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试题分析:国家对小微企业减免税收,有利于减轻小微企业的经营负担,激发小微企业的活力,刺激经济发展,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但不是首选。③夸大了其意义,排除。
【题目】在商场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顾客问能否便宜点时,商家往往说 “不要发票就可以便宜点”。在我国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这种成交行为并不少见。在这种交易活动中,商家的行为( )
A. 表明企业有经营自主权
B. 有利于消费者,使消费者获得实惠
C. 是骗税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D. 是偷逃国家税款的行为
【解析】发票是消费者的购物凭证,也是消费者维权的凭证,如果不索要发票,表面上看有利于消费者、使消费者获得实惠,长远来看最终不利于消费者,B不适合题意;现实经济生活中,商家往往说“不要发票就可以便宜点”,商家的行为是故意不缴或少缴税款,属于偷税行为,排除A、C,D适合题意。
【题目】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晰产权归属,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下列农民收入方式与收入途径搭配正确的是
①农民经营性收入——深入产权改革,土地出租获取资金
②农民工资性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维护农民工权益
③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好
④农民转移性收入——强农惠农政策加强,财政农业补贴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深入产权改革,土地出租获取资金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土地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③选项表述错误,展现代农业,使农产品产量增加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故排除法②④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B。
类别
对应形式
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等
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等
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按劳动要素分配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按管理要素分配
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按信息要素分配
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
【题目】2015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指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提出2020年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立,到2017年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这项改革有利于
①完善社会保障,改善人民生活 ②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③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④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解析】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人民生活,①正确;调节过高收入主要依靠税收调节,医疗改革不会起到调节过高收入的作用,②不选;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③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城乡优势互补,④不选。
【题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但当前“三农”的很多领域还是投资的洼地,今后怎样把财政资金用好,提高它的使用效率,这是一篇“大文章”写好这篇“夫文章”需要
A. 提高财政资金分配效率 B. 持续增加财政收入
C.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D. 保障公共财政收入平衡
【解析】国家一方面持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另一方面当前“三农”的很多领域还是投资洼地,这说明写好把财政资金用好,提高它的使用效率这篇“大文章”,需要国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C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对农业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不涉及到财政资金分配效率、财政收支平衡和增加财政收入,A、B、D不符合题意。
【题目】在我国,个人在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时承担了一部分间接税。譬如购买一辆20万元的车,购车者事实上承担了相当于车价40%左右的税;而烟、化妆品等需要缴纳更高税率的消费税。对这些消费品实行较高的税率是为了
A. 促进这些行业生产的专业化发展
B. 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C. 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D. 调整消费结构、促进合理消费
【解析】试题分析:对汽车、烟、化妆品等消费品实行较高的税率不会促使行业的专业化发展,所以A排除,也并不是为了保障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B排除,不涉及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排除C。这个措施,是为了调整消费结构,促进合理消费。故选D。
【题目】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我国将启用终身唯一的“个人税号”这是税收改革的重要举措,为个税改革奠定了基础。此外,对于社会上争议颇多的网店征税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由此可见,纳税人识别号制度的建立有利于
A. 建立税收体系,完善信用制度 B. 拓宽税收管道,增加财政收入
C. 加强税收征管,避免重复征税 D. 减少征税漏洞,促进税收公正
【解析】我国将启用终身唯一的“个人税号”,对于社会上争议颇多的网店征税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说明纳税人识别号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减少征税漏洞,促进税收公正,D说法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题目】某村一个种植大户和一个耕种自有承包地的普通农户在2014年种植作物的品种和投入产出情况如下表所示。回答问题。
作物品种
种植大户
普通农户
种植面积(亩)
投入(元)
产出(元)
土豆
50
45000
120000
玉米
100
20000
98000
10
3 000
10000
白菜
30
9000
90000
小麦
15
5500
14000
合计
180
74000
308000
25
8500
24000
从表中可以看出①种植白菜的投入产出比高于种植土豆
②种植玉米的投入产出比低于种植小麦
③投入产出比最小的是种植小麦
④普通农户种植玉米的投入产出比高于种植大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土豆的投入产出比是45000/120000=0.375,白菜的投入产出比是9000/90000=0.1,说明同样投入,白菜收益更多,①符合题意;普通农户种植玉米的投入产出比是3000/10000=0.3,普通农户种植小麦的投入产出比是5500/14000=0.393,说明同样的投入,玉米的效率高,②错误,③适合题意;普通农户种植玉米的投入产出比是0.3,种植大户玉米的投入产出比是20000/96000=0.204,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题目】根据《经济生活》知识,结合下图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财政收支与经济总量正相关
B. 财政赤字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C.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政府抑制经济过热的手段
D. 经济总量提高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问题的增加,财政收入也在不断增长,说明经济总量提高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D项符合题意;经济总量提高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但并非经济问题的增加一定会带来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加,其间并非正相关关系,A项说法错误;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材料仅反映出2012年到2014年我国财政出现了赤字,并不能说明财政赤字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财政支出逐年增加,体现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C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题目】未来几年我国财政收入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财政支出会呈刚性增长,财政 管理要求更规范科学。这种“财政新常态”意味着在保证财政收支大致平衡的前提下,适 度增加财政赤字规模。下列政策不会导致财政赤字增加的是
A. 扩大以营业税改增值税为重点的结构性减税政策适用范围
B. 清理、规范、取消多项行政事业性的收费项目
C. 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政府投资力度
D. 盘活政府部门资金存量,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
【解析】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现象。所以“扩大支出”或者是“减少收入”是导致财政赤字的原因。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为重点的结构性减税政策适用范围会减少财政收入,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所以A不选;清理、规范、取消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会减少财政收入,可能增加财政赤字,B不选;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关于的政府投资力度会增加财政支出,C不选;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不会影响财政的收入和支出,所以选D。
财政赤字
通货膨胀
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原因不同
是由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所致
是由纸币发行量过多、经济增长过热、重复建设严重等导致的
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这种状况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