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中有不同的矛盾。儒家传统文化中,诸如“忠”“孝”等思想的社会作用的性质,与其存在的社会制度相联系,并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些思想,也可以成为推动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积极因素。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儒家传统文化虽形成于封建社会,但它包含的诚信、自强、厚德载物等理念,是人类世世代代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丧失其积极作用。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殊性,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我们既要看到儒家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史上作为精神纽带的主流作用,又要看到它包含着封建主义糟粕,我们要予以正确鉴别,批判继承。
(2)坚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做儒家优秀文化坚定的传承者、践行者。坚持高度的文化自觉。批判继承、包容借鉴、不断创新;把发挥儒家传统文化积极作用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以儒家优秀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儒家传统文化,增强其时代感和生命力。
(3)示例:“传承儒学精华,构建和谐社会”“坚持返本开新,造福现代人生”。
【解析】本题以新审视儒家传统文化的价值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点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这一主题。试题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等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儒家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本题知识范围明确,主要包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也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儒家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
(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儒家传统文化在我国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要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角度思考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