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或答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亦可)。各地方文明在相互交流、借鉴中,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或答出“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亦可)。我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能够和睦相处,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通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人们获得了对中华文明新的认识,丰富了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所取得的成果,为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有力地驳斥了“中国文化西来说”。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发展了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3)答案示例:①在全国各地举办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专题展览。②开设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③出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专著。
【解析】
本题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中华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第(1)问可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神的角度说明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原因;第(2)问可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认识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说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开展的意义;第(3)问可从如何推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原因。
从材料可以看出,各地方文明在相互交流、借鉴中,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中华各民族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能够和睦相处,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可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等方面,说明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原因。
(2)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丰富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从材料可以看出,通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人们获得了对中华文明新的认识,丰富了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所取得的成果,为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有力地驳斥了“中国文化西来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发展了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可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等方面,对该问题加以说明。
(3)本题要求请就如何推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提出三条建议。
属于开放型问题,但一定要围绕如何推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这一主题,从具体的举措上,如通过举办专题展览、网络推广、出版专著、电视专题片等形式提出建议,要具体而不抽象,要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