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综合育人的特定功能;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文化氛围,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劳动创造价值,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劳动创造的,淡化劳动是错误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强化劳动教育,可以增长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坚持劳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和验证课本知识,也更懂得学习的真谛;学习是一个过程,师生都需要在劳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在劳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示例: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强化安全保障,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
【解析】
本题以劳动创造价值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国家重视劳动教育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组织三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从设问中关键词劳动、教育上确定解题的知识角度,劳动的重要性、教育的功能,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分析“意义”。①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综合育人的特定功能。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意义”:结合材料主旨,可以从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劳动精神等角度进行阐释。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对“现在什么都有了,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开展劳动教育没必要。”这一加以评析。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从试题设问的关键词认识论、劳动上确定本题解答的知识角度: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追求真理,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对题中观点加以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实践的特点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劳动创造价值,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劳动创造的,淡化劳动是错误的。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强化劳动教育,可以增长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坚持劳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和验证课本知识,也更懂得学习的真谛。
④追求真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需要在劳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在劳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就如何保障学校安全有序开展劳动教育提出三条建议。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考生也可从试题关键词上联想,劳动,可联想社会实践;教育,可联想课程设置;安全,可联想安全保障。其他角度,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