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政府应切实履行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或:推动垃圾分类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
②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应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做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的组织、动员、宣传、指导工作。
③公民应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原则,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垃圾问题正在给我国生态环境埋下隐患,推动垃圾分类已成为全民共识,但同时,当前仍然存在垃圾分类观念淡薄的现象。
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等,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和进行垃圾分类重要意义的宣传,提高学生的环境与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解析】
本题以修订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为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和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做题,能让学生更加明确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谈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因此作答本题时要明确垃圾分类的主体(社会治理角度)。材料中强调“修改后的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生活垃圾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组织动员辖区内单位和个人参与生活垃圾减量,依法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从而明确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以及个人都应该为垃圾分类尽责任。因此作答时可以从政府应履行好职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做好动员工作、个人应履行好应尽的义务等方面考虑。运用课本上相应的知识点组织答案即可。
(2)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作答时本题时首先要关注考查的范围;其次要明确建议书是写给学校的;第三必须抓住建议书的主题是“加强垃圾分类教育,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具体内容可以从垃圾分类教育的必要性及学校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考虑。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点作答即可(注意字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