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我国古代的法制思想由当时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对当时的经济、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②我国古代的法制思想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③我们要辩证地认识我国古代的法制思想,既看到其积极作用,又看到其消极作用,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实践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不重复给分)
(2)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②法治是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石,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适应了我国经济基础发展状况,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改革与法治、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解析】
本题围绕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这一重大热点,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综合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涉及科学精神、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1)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一,谈谈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古代的法制思想。可结合材料中从我国古代看,凡属盛世都是法制相对健全的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跻身强国之列,最终促成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汉高祖刘邦同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为其一统天下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武帝时形成的汉律60篇,两汉沿用近400年。唐太宗以奉法为治国之重,一部《贞观律》成就了“负观之治”。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唐律疏议》,为大唐盛世奠定了法律基石。从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对待传统有外星人正确态度等角度,说明我国古代的法制思想由当时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对当时的经济、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仍然有深刻影响。因此我们要辩证地认识我国古代的法制思想,既看到其积极作用,又看到其消极作用,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实践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可结合材料中全面依法治国其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要坚持以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等方面,说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适应了我国经济基础发展状况,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3)本题要求请你就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三条方法论建议。试题开放,可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方面,建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应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应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应正确处理改革与法治、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