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国学”在发展的同时保留中正文明、和谐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国学”是相对西学而言的中国之学,具有中国的文化与艺术特征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②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要认识到每一种文明存在的价值并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
③矛盾双方又具有同一性,要认识到每一种独特的文明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要在互相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中让世界文明变得更加美好。
④我们要在对立统一中将本国文明和其他文明有机统一起来,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解析】本题以促进世界文明在“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中变得更加美好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征、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本题设问指向“国学”是如何体现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的,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题目的要求是:抽象出设问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正确联结,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透联、作答。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2)本题考查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的角度,设问指向如何正确认识并促进世界文明在“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中变得更加美好。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构成: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又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促进世界文明在“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中变得更加美好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