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教育。③实施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传统美德;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风尚;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倡导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
(2)①尊重客视规律,立足国情,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尊重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成功探索。②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和模式,取得巨大成就。③70年来的辉煌成就是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的伟大成果。
(3)示例: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②创新教育管理制度;③创新教育评价体系;④教育观念创新;⑤创新考试招生录取制度。(答出两条即可)
【解析】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努力奋斗,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为背景材料,考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具体措施,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推进教育创新的具体建议,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涉及到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政治参与等核心素养。
(1)从材料中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各个“时间节点”,可以明确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从“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可以明确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的必要性,弘扬传统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必要性,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可以明确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风尚的必要性。
(2)从材料中根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节点、历史前行的足迹“行亦趋之”“乘势而上”,说明尊重客观规律、利用客观条件、立足客观事实的必要性,从材料中“心向往之”“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 说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义;材料从总体上说明在实践中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的重要性。
(3)回答本题一要注意教育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表现,教育创新需要遵循文化创新的一般规律,需要从内容与形式、体制与机制、方法与手段等角度入手;二要注意设问的要求提两条建议,要注意这两条建议的区别度,展示自己的宽阔视野与辩证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