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华文明孕育的生态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我们今天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保留了传统文化中重视植树造林思想、立法保护山林等。②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思想使我国走出了一条与西方不一样的发展之路,使我国在发展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③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根基。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对传统的人与自然理念的批判性继承,是古为今用、创造性发展的体现。
(2)①矛盾具有特殊性。中国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本国国情与经济发展的现状,走出完全不同于欧美国家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中国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中包含着人类治理环境的普遍性的经验和思路,为其他国家治理环境提供了借鉴样板。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我们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我国提出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发展之路,是在对立统一中正确处理保护自然生态和发展经济的关系。
(3)答案示例:①崇尚自然,敬畏生命。②山林茂而禽兽归,树成荫而众鸟息。③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④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解析】
本题以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话题设置情境,以生态文明理念在中国演变为材料,从文化生活、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不同的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解读材料、描述事物、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传统文化与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内在关系。知识限定不明确,属于中观考查。考生要结合材料和设问进一步确定回答此题的知识角度应该主要有: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考生将这些知识点适当扩展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组织答案。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矛盾的知识点: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结合材料分析进一步缩小答题的知识角度:矛盾的含义及其方法论要求、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从这些知识点出发,每一知识点结合材料,适当分析作答。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借鉴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请共生的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为主题,列举两条宣传标语。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可围绕主题进行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注意用政治学科术语,不能大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