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1】B
【2】D
【3】D
【解析】
本题以“小康社会”为话题,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考生分析比较鉴别的能力,考查考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小康社会目标。A:材料的主旨是中国共产党的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的前后提法说明的事实,“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是一个逐渐科学的发展过程”不能体现材料主旨,A排除。
B:关于小康社会的目标,由“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发展的愈发自信,B正确。
C:材料未涉及政府的科学决策,也就没有体现政府的科学决策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C不符合题意。
D: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地位的阐释,材料未体现,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①:超过平均收入的人数可能较多,这不符合平均数小于中位数的情形,①错误。
②④:当我国的居民收入平均数小于中位数时,超过平均收入的人数可能较少,这时更需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③:当我国的居民收入平均数小于中位数时,说明收入差距较大,更需要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而不是更需要提高收入分配的效率,③错误。
故本题选D。
【3】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①:消费者要适度降低需求,这是抑制消费的做法而且也不能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①错误。
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要注重供给侧改革,以助推消费升级,②正确。
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③正确。
④: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办法,④错误。
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