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华民族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②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维护世界的和平才能实现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③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来源于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自觉。
④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睦相处,兼收并蓄,走共同发展道路。
(2)①矛盾是一事物自身存在的两方面之间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两种状态。
②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要求我们身处和平时期,也要看到战争的潜在可能,这样才能居安思危,防止战争的发生。
③要学会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只有随时做好战争的准备,才能换来和平的可能。同时,只有抱着和平的信念,战争才有可能避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分两问,第一问为原因类试题,本题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什么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第二问为原因类试题,要求运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原理分析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的合理性。本题难度一般。
(1)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我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这体现出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从“现实”角度来讲,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共同发展。从“未来”角度来看,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会保持对自身优秀文化的自觉自信,这体现出我们高度的文化自信。综合来讲,走和平发展道路也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有利于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2)具体解答本题必须明确知道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原理。
材料中“战争”与“和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状态,这体现出矛盾是一事物自身存在的两方面之间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
材料中习近平同志于和平时期长远思考到未来可能会出现战争,这种居安思危的态度,体现出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材料中“能战方能止战”体现出要学会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