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答案示例:
(1)①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涵养法治建设的新常态,需要坚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同时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②涵养法治建设新常态,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③人民政协作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围绕法治建设依法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2)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从反暴恐、到司法环境保护,从涉法涉诉信访、到全民守法,体现了事物的横向联系,表现为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②联系是客观的。用法治串起故事碎片,表明人能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涵养法治建设新常态必须具有三种意识,表明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解析】
本题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引领中国法治建设步入不同以往的“新常态”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我国的政党制度、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设问指向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知识简要回答,如何涵养法治建设新常态,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地位、执政方式、执政理念、政党制度的内容、人民政协等;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 涵养法治建设新常态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2)本题设问指向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
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原理和方法论要求,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联系是客观的,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是如何体现的,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