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推行垃圾分类,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崇尚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带动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有利于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①基层政府应切实履行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或:推动垃圾分类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②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应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做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的组织、动员、宣传、指导工作;③有条件立法的地方各级人大应积极行使立法权,推动地方立法,为垃圾分类提供法制保障;④公民应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原则(或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⑤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等,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和进行垃圾分类重要意义的宣传,提高学生的环境与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学校应积极营造“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认同度和参与度。
【解析】
本题以垃圾分类为情境,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阐述推行垃圾分类的经济价值。
针对材料上海的羊肉串变成了“羊肉吕”,外卖“无需餐具”订单陡增,甚至用户为了方便垃圾分类,奶茶珍珠只要10个……除了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考生可从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崇尚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垃圾分类也在逐步改变着固体废物的处理模式,对整个固废产业影响深远,考生可从有利于带动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的角度作答。
针对垃圾分类,从材料整体看,有利于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本题要求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从基层治理的角度谈谈如何推进垃圾分类。
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题目限定是基层治理的角度。
针对材料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落后,公众意识不强,考生可从基层政府应切实履行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缺乏法律约束,考生可从有条件立法的地方各级人大应积极行使立法权,推动地方立法,为垃圾分类提供法制保障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公众意识不强,考生可从公民应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原则的角度作答。
除此,考生还可以从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应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角度作答。
(3)本题要求以“加强垃圾分类教育,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主题给学校写一份建议书。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解答本题,注意理论范围是文化生活,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