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或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或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或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或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②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有助于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或中华传统美德),牢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劳动精神、奋斗精神(或节俭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
③青年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或培养劳动情感、劳动观点),实现全面协调发展(或丰富精神世界),才能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或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或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②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可以获取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直接经验),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或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或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自身所学知识,或真正发挥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③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了解社会,增长本领,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3)答案示例:
学习劳动知识,参与校园清洁;
开展社区服务,参加公益活动;
开展实习活动,丰富职业体验。
【解析】
本题以某班学生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全面加强对青年学生劳动教育的正确性。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说明全面加强对青年学生劳动教育的正确性,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
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来组织答案:
首先,要从教育的作用角度分析;其次,依据材料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把学生劳动素养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可从这样做的现实意义角度分析,例如: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有助于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劳动精神、奋斗精神;还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时代新人。
(2)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问题指向是要求评价“中学生参加劳动实践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未来发展”,并说明理由,属于评析类试题。
具体解答本题考生要首先应看到中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具有积极意义,可从实践是决定认识角度说明原因。
其次分析中学生参加劳动实践与学习的关系,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可以获取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有利于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再次,分析中学生参加劳动实践与未来发展的关系,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了解社会,增长本领,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最后明确题中观点是错误的。
(3)请就高中阶段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提出三条建议。属于建议类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要注意围绕高中阶段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这一主题,提出三条建议,只要符合材料主旨,言之有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