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联系的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疫情之下,企业共享员工,抱团取暖,共同抗疫,正确把握了企业间、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的联系。
②联系的客观性要求尊重客观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共享员工作为疫情下的新就业形态,建立了相关企业与员工的新的具体联系。
③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共享员工是疫情下企业调剂员工余缺抗疫自救出现的新就业形态。
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企业共享员工、共同抗疫有利于企业-员工-企业合作共赢。(或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的思维方式分析亦可)
(2)示例: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思想观念,注意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民开启了“宅”工作、“宅”生活,线上服务行业的逆势上扬订单激增,面临“用工荒”的困境;而线下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不少企业陷入困境。在此背景下,盒马提出向餐饮企业“借调”待岗员工的想法并付诸实践。共享用工模式既减轻了输出企业用工成本压力,增加了员工收入,又缓解了输入企业人力稀缺的困境。同时,也符合了国务院“灵活用工”的要求。未来在经济持续增长+老龄化趋势+劳动力资源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加剧下,共享用工以其灵活性、快速性、低成本性,将成为企业用工大势所趋。
【解析】
本题以就业问题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国家对就业的态度政策、共享员工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谈谈对“共享员工”现象的认识。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联系观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主要四个层次: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联系的普遍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疫情之下,企业共享员工,抱团取暖,共同抗疫,正确把握了企业间、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的联系。
②联系的客观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尊重客观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共享员工作为疫情下的新就业形态,建立了相关企业与员工的新的具体联系。
③联系的多样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共享员工是疫情下企业调剂员工余缺抗疫自救出现的新就业形态。
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求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企业共享员工、共同抗疫有利于企业-员工-企业合作共赢。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围绕“共享员工是权宜之举还是未来趋势?”这个话题,撰写一篇时评。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结合材料,本题解答的知识角度主要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考生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