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意识具有能动性,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或答: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或答: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反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或答: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若答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教育扶贫和文化脱贫要立足于乡村文化资源和教育现状,尊重教育、文化发展规律,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或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或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③要发挥文化产品、乡村教育的作用,激发村民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发挥村民主动脱贫、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做到高度的革命热情同来讲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或答: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增强村民脱贫能力。(或答: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或答: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或答: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特定的文化载体。(或答: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或答: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发展文化产业,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实现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
(3)关于邀请广大村民参与戏剧节活动的邀请函
尊敬的XX村民:
当您来回奔波、忙于生计时,还记得故乡裊袅的炊烟和古道旁锣鼓的喧嚣吗?XX村委会希望您无论走到何方,都能记住乡愁,记住那份美好,记住那份对家乡的眷恋。村委会将于X月X日在村委会广场举办以“记住乡愁”为主题的戏剧节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以戏剧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乡村特色文化,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欢迎您踊跃报名,积极参与。
XX村委会
年 月
【解析】
本题以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乡村文化惠民工程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说明在教育扶贫和文化脱贫过程中,应如何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的考查比较具体,属于微观层面的考查。考生需结合意识的能动作用(《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第二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第一步,确定知识角度:意识具有能动性,结合材料分析,写出相关内容第二步,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角度:分析教育扶贫和文化脱贫。第三步,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分析发挥文化产品、乡村教育的作用,做到高度的革命热情同来讲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G市文化脱贫措施的合理性。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主要有: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优秀文化的作用、文化的载体。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促进乡村经济发展。②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优秀文化的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增强村民脱贫能力。③文化的载体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的传承依赖于特定的文化载体。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发展文化产业,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实现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面向广大村民写一封邀请函,邀请他们积极参加“记住乡愁”为主题的戏剧节活动。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由于是写邀请函,一般要有标题、有原因、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