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其它反映途径:政协委员、居委会、媒体、政府相关部门等.
(2)
水平4:理论运用准确,阐述问题条理清楚,逻辑严密,事例恰当,显示出较高的学科素养。(5~7分)
水平3:理论运用比较准确,阐述问题有条理,能用事例说明问题,显示出基本的学科素养。(4 ~6分)
水平2:理论和事例存在明显欠缺。(1~3分)
水平1:答非所问或观点错误。
正方示例:从现实生活看:①首先是安全问题。社区道路不宽敞,大型垃圾车每天往返,且与学生、居民人流交织,十分不安全。②其次是卫生与健康问题。垃圾站离学校、居民楼较近,对周边居民和学生的卫生影响较大,对空气造成污染,威胁学生居民身体健康。③再次是交通问题。垃圾站离学校、居民楼较近,容易造成交通堵塞
从理论依据看: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②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面对垃圾站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的问题,国家应采取各种措施妥善解决,应尊重和保障人权;③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积极履行各项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加强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所以,垃圾站应该搬走。
反方示例:
从现实生活看:①首先,垃圾站对小区垃圾的清理作用很大。因为垃圾站周围是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这些都是产生垃圾量较大的单位,垃圾站可以保证这一区域的垃圾处理。②在法律上是合法的。有关条例规定垃圾站与居民区的距离要求是大于或等于8,所以它是符合规定的。③搬迁重建短期难以实现,要积极做出整改,也可以调整垃圾车转运垃圾的时间,缓解交通压力。④如果居民能够很好地处置垃圾,也不会那么有味。所以搬迁没有必要。
从理论依据看:①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积极履行各项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加强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改善环境为小区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③在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应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对垃圾进行合理处置,减少异味排放,共建和谐文明社区。所以,垃圾站搬迁没有必要。
【解析】本题以某地垃圾站的垃圾处理不当引起异味为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设题考查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本题要求考生填写公民可以通过的三个途径,来解决垃圾站垃圾处理不当引起异味,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突出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考生可以填写的有很多,如:政协委员、居委会、媒体、政府相关部门等。
(2)本题请考生以“垃圾站应该搬走”(正方)VS“垃圾站不应该搬走”(反方)为辩题,任选正方或反方,运用《政治生活》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撰写辩词,正方观点是“垃圾站应该搬走”,反方观点是“垃圾站不应该搬走”,考生无论是支持哪种观点,都要给出现实理由和理论依据,理由充分即可,因此本题可归纳到原因类类主观题,如果选择支持正方观点,即认为垃圾站应该搬走,那么从现实生活看:首先是安全问题,其次是卫生与健康问题,再次是交通问题。从理论依据看:第一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其次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最后由政府的性质、宗旨、职能决定。如果支持反方观点,从现实生活看,首先,垃圾站对小区垃圾的清理作用很大,其次,在法律上是合法的,再次,搬迁重建短期难以实现,最后,如果居民能够很好地处置垃圾,也不会那么有味.从理论依据来看,首先是由政府的性质、宗旨、职能决定,其次,是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