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1)(8分)①我国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2分)②树立权利意识,既要依法行使使用网络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使用网络的权利;(3分)③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维护网络安全、文明上网的义务。(3分)
(2)(8分)①互联网拓宽了公民表达诉求的渠道,有利于保障人民民主。(2分)②互联网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听取 民意、集中民智,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2分)③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实施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人民监督。(2分)④有利于政府更好地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政府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提高政府公信力。(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公民应如何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属于措施类试题,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解答时首先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然后分析具体做法。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我国公民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2)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互联网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积极作用,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公民的政治参与、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等有关知识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