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不能满足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够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增强其归属感、幸福感;城乡融合发展能推进农业现代化,并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能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的明显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统一。
(2)示例:宣讲国家惠民政策,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宣讲村民自治法规,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宣讲科技兴农知识,提升农民文明素养。
【解析】
本题以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设问指向说明以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合理性。回答合理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思考分析。
材料“不断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说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够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增强其归属感、幸福感。
要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并拓展农业功能,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这说明城乡融合发展能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的明显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统一。
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使乡村振兴在城镇和乡村的互促互进中发展。这说明城乡融合发展能推进农业现代化,并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在推进“三农”工作中,各地创新性地兴办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向群众宣讲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脱贫攻坚规划。请以新时代讲习所为载体,结合身边实际,确立两期讲解的主题,以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讲解的主题宣传正面积极的理念,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设计既要有听觉冲击力,更要有心灵震撼力,能让人易懂、易记、难忘,不能啰唆、含糊,应避免用长句、拗口之语。在整体上,设计要符合简洁、精练、健康的原则。解答本题可以从宣讲国家惠民政策,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宣讲村民自治法规,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宣讲科技兴农知识,提升农民文明素养等角度思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