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国家提出要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正是看到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地大型企业采取适当措施使原先的 “废水”得到充分利用,使得“废水不废”。 ’
(3)①增强家庭成员节水意识。其哲学依据是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正 确的意识对人们的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②更换节水设备和器具,减少水的浪费。其哲学依据是要重视量的积累。
【解析】
本题以如何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把节约用水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为背景材料,考查联系、矛盾、实践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可结合材料,根据设问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即可。
(1)本题要求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阐述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可结合材料中国家提出要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明国家正是看到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而科学决策。
(2)本题要求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废水不废”体现的哲学思想。
可结合材料中当地大型企业采取适当措施使原先的 “废水”得到充分利用,使得“废水不废”。说明体现了矛盾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
(3)本题要求请你就制定“家庭节约用水计划”提两点措施,并分别说明这些措施的哲学依据。
可结合关键词“计划”、“节约”和自身实际,从增强节水意识、更新节水设备、付诸实际行动等角度提出节水措施,并分别从意识的能动作用、量变与质变、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等方面说明这些措施的哲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