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甲骨文中有田、畴、禾、穑、麦等字,又有酒、鬯(音同畅,香酒)等字。这说明当时

A.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 家庭手工业的形成

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 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材料反映出(  )

A.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财富的源泉 B.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

C.小农经济有一定的脆弱性 D.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题目】学者王家范认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的态势好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中间应该是

A. 官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民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入侵 B.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闭关锁国”政策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鸦片战争后,“上海自设纱厂后,民间自轧自弹,反不如买机器纱之便宜,于是遂不顾布庄之挑剔,而群焉买之,……且以机器纱为细洁,而乡间几无自轧自弹之纱也。”由此可见

A. 上海传统纺纱业遭到破坏

B. 传统土布与洋纱各具特色和优势

C. 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D. 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解体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这表明当时的洋务企业

A. 注重保障工人权益

B. 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

C. 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D. 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题目】下图纪念邮票中的“伊敦号”是轮船招商局初创时从英国购置,1873年首航日本神户、长崎,开创了中国商轮驶入国际航线的历史。此举标志着中国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近代造船工业诞生

C. 近代海军初具规模

D. 航运业进入新阶段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该材料折射出

A. 洋务运动已走向失败

B. 政府限制发展近代企业

C. 工业发展受到列强制约

D. 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题目】1912—1922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迅速,平均年增长率为15%,民族资本家办厂热情高涨,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根本原因是由于

A. 洋务运动办厂诱导

B. 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C. 辛亥革命扫清障碍

D. 欧洲列强放松侵略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84.5%,1952年74.7%,1957年为62.3%。这说明该时期(  )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 D.我国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 发展外向型经济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革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既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设立为经济特区的城市是

A. 福州

B. 宁波

C. 厦门

D. 上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其中“全方位”是指(  )

A.不仅对发达国家而且还要对发展中国家 B.不仅开放沿海而且开放内地

C.不仅开放经济领域而且开放政治文化领域 D.不仅开放特区而且开放沿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

A. 粮票―股票

B. 集中管理—分散管理

C. 父母官—人民公仆

D. 自由放任—国家干预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新全球史》中写道:“欧洲商人的远航不仅刺激了东半球的商业发展,还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诞生。”文中“远航”是指(  )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开展三角贸易 D.争夺海上霸权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16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一个国家若能成为海上的主人就等于成了一个帝国。"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为确立"海上的主人"地位,首先是打败了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法国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A. 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 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题目】19世纪上半期,随着火车的出现,贵族男女同下层百姓同挤一列车。这种情景,使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材料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

A. 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B. 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C. 推动了蒸汽时代的到来

D. 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存在以及赫兹的实验验证,除了幻想家外,谁都不会想到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材料可用于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A. 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理论进步

C. 电报成为标志性成就

D. 电报发明具有偶然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题目】随着危机的加深,美国国会多次将通过的救济法案皇递总统,但均遭否决。时任总统的胡佛对国会说,“我国人民正在按照美国的方式对付贫困。”材料中“美国的方式”的指导思想是(     )

A. “自由放任”政策               B.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 计划经济政策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据可靠统计,在1929年,美国1.2亿人口中,接近0.3亿户家庭积极参与股市交易,有100万投资者可以被称为投机者。这种情况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

A.使美国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B.很多美国人一夜暴富,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C.全民皆股,造就了美国人拥有丰厚的经济学知识

D.股价被大幅度哄抬,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下列说法中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是(   )

①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

③“新经济”出现

④福利国家制度的逐步建立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A. 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C. 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 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A. 二月革命时期    B. 十月革命时期

C. 新经济政策时期    D.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粮食产量一直在2亿吨左右徘徊,1984—1986年,农产品平均产量增长速度为2.6%,而1987—1989年下降为1.5%。1986—1989年,进口粮食1.37亿吨,年均进口量为3430万吨。材料表明(  )

A.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 B.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延续

C.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未达预期 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二战后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建立的是

A. 上海合作组织

B. 关贸总协定

C. 布雷顿森林体系

D. 亚太经合组织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题目】1995年成立的世贸组织,旨在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减少非关税贸易障碍,预期中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更要会员国万种商品相互零关税。这说明(    )

A. 全球贸易中心发生重大转移

B. 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

C. 国际间货物将实现自由流通

D. 贸易壁垒制约落后国家工业化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上各种多边峰会纷纷涌现,如G20峰会、APEC峰会、欧盟峰会、“金砖四国”峰会、世界气候变化峰会等。这反映了

A.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赖程度逐渐加深

C. 发展中国家谋求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 区域集团化是实现全球化的步骤和途径


题型: ※难度:较易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四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据材料二、三说明明清时期商品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影响?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罗斯福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

材料三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的“退却年代”是指什么?(政策及特点)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剥夺年代”的含义是什么?(政策及弊端)

(2)材料二中的罗斯福“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指的是什么?这一调整对当时的美国有何积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邓小平在农业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政策调整?1992年南方谈话回答的计划和市场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什么?1992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