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4、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5、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8、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9、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0、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11、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3、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4、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5、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6、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7、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8、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19、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0、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21、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2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4、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25、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