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仁人无敌于天下。 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3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4国人皆曰可杀。 5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8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9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0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4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6志,气之帅也。 17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19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21仁者无敌。 22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23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24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25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2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7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28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29其进锐者,其退速。 30以五十步笑百步。 31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32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33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34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5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36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37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8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39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40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41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4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3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44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4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46保民而王,莫之能于御也。 47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48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49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5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51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52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53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54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55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56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57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58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9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60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6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62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63仁者荣,不仁者辱。 64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65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 6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68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6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70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7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72胸中正,则眸子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庚哉? 73居移气,养移体。 74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7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7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77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78人皆可以为尧舜。 79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8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8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82彼一时,此一时也。 83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84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85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8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8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88养心莫善于寡欲。 89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90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9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92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93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9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96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97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