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 作者: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注解: 1、代谢:交替,轮换。 2、胜迹:指上述堕泪碑。 3、鱼梁:鱼梁洲,其地也在襄阳。 韵译: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 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 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 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 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评析: 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 诗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激情。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 宴梅道士山房 作者: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搴帷见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注解: 1、青鸟:神话中鸟名,西王母使者。这里指梅道士。 2、赤松: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这里也指梅道士。 3、金灶:道家炼丹的炉灶。 4、仙桃:传说西王母曾以仙桃赠汉武帝,称此桃三千年才结实。 5、童颜两句:意谓如果仙酒真能使容颜不老,那就不惜一醉。流霞:仙酒名。李商隐武夷山诗:只得流霞酒一杯。这里也指醉颜。 韵译: 高卧林下正愁着春光将尽, 掀开帘幕观赏景物的光华。 忽然遇见传递信件的使者, 原是赤松子邀我访问他家。 炼丹的金炉灶刚刚生起火, 院苑中的仙桃也正好开花。 如果仙人真可以保住童颜, 何惜醉饮返老还童的流霞。 评析: 诗以隐士身分而宴于梅道士山房,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驻颜、流霞等术语和运用青鸟、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赋予游仙韵味,流露了向道之意。 岁暮归南山 作者: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解: 1、北阙: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 2、青阳句:意谓新春将到,逼得旧年除去,青阳:指春天。 3、虚:空寂。 韵译: 我已停止在宫廷北门请求谒见, 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草庐。 因为我缺少才干方被明主遗弃, 由于我穷途多病故友往来渐疏。 时光流逝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 岁月无情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 胸中常萦怀愁绪彻夜不能入寐, 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 评析: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诗人到长安应试落第,心情很苦闷。他自恃文章好,又得到王维、张九龄的延誉,颇有声名,以为可以仁途畅达。不料落第,使他大为苦恼,只好归隐。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王维曾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命其出,并问其诗,浩然乃自诵所作,至不才明主弃句,玄宗日: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读来韵味无穷。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解: 1、过:拜访。 2、具:准备。 3、场圃:农家的小院。 4、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韵译: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 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 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 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 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评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作者: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解: 1、三径: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晋陶渊明曾渭高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后多以三径指退隐家园。 韵译: 我常常愿隐居小丘醉卧林泉, 想回到旧的家园又苦于无钱。 久住北方求仕并非我的心愿, 我怀念的是东林寺高僧名远。 长安米珠薪桂生活如同销金, 壮志逐年衰退事业与我无缘。 日色已晚阵阵凉风轻轻拂面, 听到秋蝉吟唱心中更加悲怨。 评析: 此诗或以为崔国辅所作。 这是一首抒情诗,是作者在长安落第之后写的,寄给名叫远的僧人,报告客居逢秋的苦情,诉说欲隐无处,欲仕非愿,进退两难之苦。诗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开头写自己之所欲,但苦于无资,想从仕,又非所愿,于是记怀东林我师。壮志不能实现,自然就衰颓,于是对凉风、闻蝉声,就要益悲了。这种不加润色的白描手法,抒发了内心悲苦,读来觉得明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作者: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解: 1、沧江:同苍江 2、建德:今属浙江,居桐江上游。 3、非吾土: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4、维扬:即扬州。 5、海西头:扬州近海,故日海西头。 韵译: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 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 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 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 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 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 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评析: 这是旅中寄友诗。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开头两句有造作雕琢感。急夜流三字,若直说夜急流更顺畅得多。然而三、四两句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却是随手拈来,清新诱人,江上夜色,如置眼前,足见诗人何等大手笔。 诗的前半写景,后半写情,以景生情,情随景致,景情揉合,景切情深,撩人情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