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作者: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解: 1、翻:义同反。 2、羁旅:犹漂泊。 韵译: 秋夜里一轮满月高挂天空, 光华洒满宫城的门户千重。 在京城能和江南一样相聚, 大家反而怀疑是梦里相逢。 秋风惊动枝头栖宿的乌鹊, 露草里唧唧地哭叫着寒虫。 漂泊在外的游客应该长醉, 相互挽留怕听报晓的响钟。 评析: 诗写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因为相见非易,应作 长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分手。 首联写相聚时间、地点;颔联写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颈联以曹操的短歌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末联写羁旅之 愁,应作长醉,款款写来,层次分明,写景有致,抒情深沉。 送李端 作者:卢伦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注解: 1、少孤:指自己早年丧父。 韵译: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 咱们分别了多么叫人伤悲! 你踏上去路远在寒云之外, 送你归来正遇上暮雪纷飞。 少年丧亲过早地漂泊异土, 多难时相交怅恨识君太迟。 空朝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 世事纷繁再相见不知何时。 评析: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时当故关衰草,情正离 别堪悲。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之情了然。颈联 写回忆以往,感叹身世。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末联进一步写 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 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 喜见外弟又言别 作者: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解: 1、外弟:表弟。 2、沧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 3、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韵译: 经过了十年的乱离之后, 长大后在异地忽然相逢。 初见动问尊姓使我惊讶, 说名字才忆起旧时面容。 别后经历多少沧海桑田, 长谈直到山寺敲响暮钟。 明日你要登上巴陵古道, 秋山添愁不知又隔几重? 评析: 这是一首写表兄弟因乱离阔别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初问姓氏,心已 惊疑,待知姓名,即忆起旧容,于是化惊为喜。叙谈伤乱感慨之情,寓之意中。 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以凝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 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读来亲切感人。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作者: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解: 1、几度:多少道。 2、乍:骤,突然。 3、共传:互相举杯。 韵译: 老朋友自从江海阔别之后, 几道道隔山隔水难得见面。 忽然相逢却疑心是在梦中, 相怜别后生活互问了庚年。 孤灯冷冷地在雨夜中闪烁, 窗外湿竹笼罩昏暗的轻烟。 最可恨的是明朝又将分别, 这惜别怀盏怎不相对频传? 评析: 诗写乍见又别之情,不胜黯然。诗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 谈,最后写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乃久别重逢之 绝唱,与李益的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作者: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注解: 1、沉:沉沦。 2、分:情谊。 3、霍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只是说明两家是表亲。 韵译: 宁静的夜晚四周没有近邻, 我荒居旧屋家道早就赤贫。 枯黄的老树在风雨中落叶, 昏暗的灯光映照白发老人。 因为我长期以来孤寂沉沦, 你频来探望令我自愧难忍。 平生情谊可见是自有缘分, 更何况本身就是姑表亲门。 评析: 诗意在写自己贫居,遇外弟留宿而自道近况的。卢纶的晚次鄂州(卷六) 中,也有旧业已随征战尽句,与此诗中的荒居旧业贫句,正好印证,说明表 兄弟两人,此时处境都很艰难,环境使其更能互相体恤。 诗的前半首写静夜荒村,陋室贫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构成一个活生生 的画面,表达了自我的辛酸和悲哀。后半首写表弟卢纶来访,在悲凉中见到亲友,自 然喜出望外。这一悲一喜,互相映衬,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贼平后送人北归 作者: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解: 1、时清:指时局已安定。 2、旧国句:意谓你到故乡,所见者也惟有青山如故。旧国,指故乡。 韵译: 安史作乱你我一同流落江南; 时局安定之后你却独自北返。 八年光阴漂泊他乡已生白发; 你回故乡所见依旧当年青山。 你踏晓月早行所过尽是残垒; 繁星密布之夜该是宿于故关? 一路上只有寒禽和萋萋衰草; 处处跟着你的愁颜相依相伴! 评析: 诗意在写送故人返乡,伤自己不能与之同返。诗扣紧乱离主题,由乱起南来,到 乱平北还,到所见劫后荒凉,环环相扣。但诗在结构上看,从第三句至第六句,四句 结构相同,却是一大败笔,不足为鉴。 蜀先主庙 作者: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解: 1、业复句:王莽代汉时,曾废五铢钱,至光武帝时,又从马援奏重铸,天下称便。 这里以光武帝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想复兴汉室。 2、凄凉两句:蜀汉降魏后,刘禅迁至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魏太尉司马与之宴, 并使蜀国女乐歌舞于刘禅前,旁人皆为他感伤,他却喜笑自若。伎:同妓, 女乐。实际也是俘虏。 韵译: 刘备的英雄气概真可谓顶天立地; 经历千秋万代威风凛凛至今依然。 战乱局势中与魏吴鼎足三分天下; 雄心勃勃立誓复兴汉室统一铸钱。 得到贤明丞相孔明开国有人辅佐; 生了个儿子阿斗却不是一个圣贤。 多么可悲原先蜀汉宫廷的歌妓们; 如今却欢歌曼舞尽在魏王的殿前。 评析: 这首诗是赁吊古人的,也可以看成史论诗。主要在于称颂刘备,而贬讥刘禅诗的 首联写刘备在世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千秋后的庙堂仍然威势逼人。颔联写刘备的业 绩,两句用典对得工整,自然浑成。颈联为刘备功业不成,嗣子不肖而叹惜。尾联感 叹后主刘禅之不才。全诗前半写功德,后半写衰败,以形象垂戒当世。 诗的用事对仗都很警辟工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