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中之王。关于牡丹,有太多的传说。这些传说都赋予了人们对牡丹的喜爱。这个既象征富贵,又历经磨难的花仙子,曾经留给人们有多少遐想啊! 第一乐章传奇 邙山脚下草茫茫,人烟稀少甚荒凉。 一对夫妻来这里,逃荒结庐在土岗。 妻子临盆要生产,呱呱坠地一朵花。 喜得千金夫妻乐,掌上明珠来教养。 小女生来多伶俐,名唤菁菁面如玉。 乖巧孝顺人人爱,慈母严父膝下欢。 天有不测非人愿,父亲英年赴黄泉。 可怜菁菁方九岁,寡母孤女实堪怜。 一日三餐不见米,野菜野果多凄惶。 祸不单行堪可悲,奇怪疾病缠母身。 为治母病心切切,菁菁四处苦奔波。 闻得山顶仙人台,欲攀仙台沟壑深。 母亲担忧强阻止,救母意坚违慈亲。 爬到山顶饥又渴,脚底如绵滚下山。 遍体鳞伤醒来时,有位仙人坐身边。 童颜鹤发双目慈,微笑忙问小菁菁: 为何一人到仙台,此地岌岌多危险。 险些丧命赴黄泉,哪里来哩哪里去。 免得家人多担心,可怜菁菁泪涟涟。 家母怪病无人医,听得仙台有灵芝, 欲得仙草把母救,年幼力弱也敢攀。 仙人告诉小菁菁,灵芝不能治母病。 天上瑶池王母居,常游花园来取乐。 花园里有炼丹炉,为求长生把丹炼。 若得仙丹有一颗,包管你母病痊愈。 菁菁听了仙人言,急急匆匆要上天。 天高云厚难登攀,急煞民女小菁菁。 仙人仙人快帮忙,助我快上碧云天。 仙翁腰间挂葫芦,葫芦里边藏药丸。 菁菁吞服能驾云,身轻如燕乘风去。 旋即来到瑶池边,亭台楼阁彩云间。 仙乐阵阵随风来,香气扑鼻令人醉。 奇花异草铺满园,金光四射绕丹房。 打开房门吃一惊,仙丹装满净瓶中。 菁菁想到天下人,和母一样病人多。 若将仙丹全拿走,不知救活多少人。 嘡啷一阵锣鼓响,王母带人围丹房。 裹上仙丹拼命逃,快速奔向南天门。 王母穷追情形急,菁菁横下一条心。 眼看飞到邙山顶,急抛救命仙药丹。 但愿母亲能捡到,疾病痊愈儿尽孝。 即便人头落了地,苌弘碧血①报母恩。 王母见状勃然怒,举剑就把菁菁刺。 仙翁赶忙拂尘挡,不使菁菁把命丧。 王母怒气又怒骂,好个老头多手脚。 快还仙丹是正事,否则你俩一块死。 仙翁微笑开尊口,叫声王母把怒息。 天下百姓多灾难,得了怪病无药医, 玉帝慈悲不忍心,特命老朽救苍生。 借用仙丹尊帝命,还请娘娘多开恩。 娘娘也是大善人,母仪天下最慈悲。 王母听了不言语,玉帝圣旨不敢违。 悻悻离去不回头,仙翁嘱咐小菁菁。 仙丹入土化鲜花,且把它的根皮扒。 根皮剥下煎成汤,母亲喝下消病恙。 菁菁驾云忙回家,家母早已瘫如泥。 吓得菁菁大声哭,六神无主心中苦。 忽然想起仙翁话,赶忙去找仙药花。 房前屋后溪边生,千姿百态鲜欲滴。 花气袭人令人醉,菁菁慌忙挖下去。 取其根皮熬成汤,先尝冷热再喂娘。 慈亲喝下精神爽,母女从此乐无恙。 众多百姓闻此事,熙熙攘攘移栽忙。 借得花魂救人命,造福苍生鸿毛轻。 奇花飘香香四溢,只缘王母仙丹化。 从此花名为牡丹,花中之王天下传。 第二乐章浴火 贞观之治②国运昌,大唐臣民享安康。 太宗皇帝选佳丽,颁下诏书严相逼。 开国功臣武士彟③,次女名唤武则天。 生来龙瞳与凤颈,方士称其极显贵④。 青春十四更惊艳,千娇百媚选入宫。 太宗见其举止美,龙颜大悦开金口。 五品才人⑤是册封,武媚⑥二字荣一生。 太宗之后多劫难,城头常换大王旗。 媚娘得宠唐高宗,临朝听政称二圣⑦。 心狠手辣工心计,中宗睿宗连废弃⑧。 李氏诸王多兵谏,武后残害命归西。 则天布下迷魂阵,大云经⑨中藏玄机: 称其化身弥勒佛,一统天下是主人。 落下白石编撰文,圣母临人昌帝业。⑩ 万象神宫11黄金饰,大功告成千人宴。 欢庆喜酒多丰盛,玉盘珍羞价连城。 改唐立周天下定,踌躇满志杯不停。 时令正是冬腊月,上苑梅花傲雪中。 冷香扑鼻女皇喜,快快接驾赏花去。 半醉半醒朦胧意,赏罢梅花龙颜怒。 百花园里聚百花,为何独见腊梅发? 定要百花齐开放,助我大周业永昌。 佞臣献媚争讨好,万物皆贺助我皇。 百花应该尊圣意,岂能违拗不开理。 快下圣旨莫迟疑,管教上苑换新天。 则天听罢合心意,笔墨侍候拟圣旨: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晚风吹。12 众花接旨心茫然,花神更是悲且苦。 花开自有时令限,造化怎能随意违? 无奈则天承天运,抗旨必将劫难生。 花神一一千叮咛,唯独牡丹死不从。 翌日雪飘似柳絮,女皇赏花重又至。 但见上苑雪中春,姹紫嫣红满目新。 女皇环顾眉头蹙,大胆牡丹违朕意? 你本来自荒山岭,朕念花艳来培植。 是朕封你为花魁,如今抗命忒胆大。 快放火烧成灰烬,斩草除根不留疤。 从此逐出上林苑,贬黜荒芜邙山岭。 可怜牡丹成焦骨13,一缕孤魂随风去。 第三乐章新生 牡丹孤魂游四方,心犹滴血累累伤: 上苑虽好女皇恶,寄人篱下多凄凉。 火烧上苑双刃剑,牡丹从此获新生。 落叶归根古今义,洛阳邙山是我家。 一朝还乡归故里,粉身碎骨也心甘。 百姓忽闻牡丹劫,忙将花根埋故土。 悉心浇水勤照料,牡丹怒放报乡亲。 祈祷上苍多降雨,荡涤牡丹胸中霾。 忽如一夜春风来,漫山遍野牡丹开。 为报洛阳人民爱,争奇斗艳乐开怀。 寻常百姓若有病,牡丹仙子舍身助。 花叶根茎皆入药,悬壶济世百姓安。 洛阳牡丹甲天下,历经风雨寒又暖。 文人墨客铺重彩,自此美名传佳话。 聊斋志异常大用,葛巾玉版美名扬。14 真国色与百花王,重华直至牡丹芳。15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16 荷包牡丹刘师阁,万卷书写歹刘黄。17 诗人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18 牡丹之歌19传真情,妇幼皆知展歌喉。 待得国花选定日20,必是牡丹占鳌头。 注释: (1)苌弘碧血:苌弘:周朝时期,刘文公的大夫苌弘,一生忠于朝廷,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其血化为碧玉。现形容刚直忠正,为正义事业而蒙冤抱恨。 (2)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 世。 (3)武士彟:武则天之父。从事木材买卖,家境殷实,富有。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后,曾以元从功臣历官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判六尚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荆州都督等职,贞观中期,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4)生来龙瞳与凤颈句:当武则天还在幼年襁褓中时,星相家袁天罡一见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便吃惊地说:夫人法生贵子!武则天的母亲便把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领出让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说可以官至三品,只不过是能保家的主儿,还不算大贵。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后封韩国夫人)让袁天罡相,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由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则天,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男子,若是女子,当为天下主。 (5)(6)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则天年十四岁时,唐太宗听说她仪容举止美,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 (7)公元664年,唐高宗李治让宰相上官仪起草了废掉武则天的诏书。墨迹未干时,武则天及时发现,软硬兼施,废掉皇后的事只好以失败告终。于是,武则天向李治建议让她一起上朝,临朝听政,合称二圣。 (8)唐中宗李显,显庆元年十一月五日乙丑日()生于长安,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唐睿宗,又名旭轮。武则天顺圣皇后幼子。(公元684年)二月,则天皇后废中宗为庐陵王,于同月已未日立睿宗为帝,改年号为文明。睿宗立,则天皇后仍命帝居住于深宫,不得参与朝政,所有军国大事由则天皇后处理。公元690年9月,则天皇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废睿宗,封他为皇嗣,改姓武。公元705年,中宗复位,封为相王。公元710年5月,中宗被毒杀,同年6月,临淄王隆基发动羽林军攻入宫,讨杀韦皇后及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武延秀等。与太平公主一起拥立睿宗复位,废黜殇帝李重茂,改年号为景云。公元712年7月,睿宗禅位于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公元716年6月病死于长安宫中的百福殿。 (9)(10)(11)公元688年武则天命令薛怀义率令一万多人,毁乾元殿,建明堂,花了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共三层,上为圆盖,有九条龙作捧著的姿态。上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称为万象神宫。明堂既成,又命僧薛怀义铸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纳数十人,于明堂北起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这个大像。所花费用以万亿计,政府财政为之枯竭。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则天,武则天大喜,命其石曰宝图。之后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载初二年(691年)七月,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则天下令颁行天下。 (12)武则天诗:此诗出自镜花缘,很可能是作者自撰。说是武则天作有点牵强。 (13)牡丹花的一种即焦骨牡丹。(17)万卷书、歹刘黄、荷包牡丹、刘师阁等均为牡丹花品种。 (14)常大用,葛巾、玉版: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人物。葛巾、玉版后被作为葛巾紫、玉版白牡丹品种。 (15)真国色句:出自唐朝刘禹锡的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百花王: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重华直至牡丹芳。出自唐白居易的牡丹芳。 (16)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出自北宋欧阳修的诗牡丹图。 (18)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句,出自李商隐的牡丹: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星。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19)牡丹之歌即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唱的牡丹之歌。 (20)待得国花选定日句:早在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将梅花定为国花。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方面并未明确确立国花。在毛泽东时代,由于毛泽东个人极喜梅花,因此主流意见倾向于定梅花为国花,然并未正式确定。1994年,中国曾举行国花评选,河南洛阳成立了市长亲自挂帅的牡丹争国花领导小组,再加上陕西省西安市、山东省菏泽等的加盟,联合成立了全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四方游说,力捧牡丹为国花。报选牡丹为国花,兰荷菊梅为四季名花,然而最终因为分歧太大不了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