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热爱音乐,尤其喜爱古琴。他临刑前顾视日影,从容弹奏一曲《广陵散》,曲罢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给后人留下了广陵绝响的典故。他创作了古琴曲《风入松》,又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与东汉蔡邕创作的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34]他还著有《声无哀乐论》,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重要音乐理论著作。
根据文献记载,嵇康还擅长绘画与书法。唐代张怀在《书议》中记载曾见过其草书《与山巨源绝交书》一纸,推崇备至,评价其为古今草书第二,仅次于有“草圣”之誉的东汉书法家张芝。又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收藏有嵇康的《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二图。但是这些作品未能流传至今。[35]。
嵇康与阮籍是魏末晋初时期文学的代表人物,二人思想相近,是以并称“嵇阮”。相较于阮籍以诗见长,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上,故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概括地评价二人:“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
嵇康传世诗歌有五十余首,其中以四言诗居多,《送秀才入军诗》组诗为其代表。嵇康的诗常集用《诗经》中的句子,内容多崇尚淡泊自然的精神状态与阐述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其尚古的艺术风格传承自曹魏初期的建安风骨,对后世的玄言诗与游仙诗的成熟与盛行也具有重要影响,在诗歌发展史上处于着承上启下的位置。但是这种在诗歌中夹杂议论的形式也受到批评,被认为对诗歌艺术性有负面影响。[36]。
嵇康诗歌感情色彩强烈,感染力强,受刘勰赞赏为“兴高而采烈”,许多诗歌都激愤感慨,直言峻切,不作掩饰,如〈答二郭〉、狱中所写的〈幽愤诗〉[37]。嵇康诗歌富有气势,如〈赠秀才入军〉其九,描写将士驰骋的英姿,擅用对偶,语气劲健有力[38]。嵇康亦有作品境界美妙高远,启发读者,如〈赠秀才入军〉其十四[39]。
嵇康的文章流传至今保存完整且没有争议的有15篇,其中有9篇是论。他文章随性自然,文采飞扬,代表作为《琴赋》《与山巨源绝交书》。另一方面,他的论文富于思想性,鲁迅称赞他:“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代表作《养生论》与《声无哀乐论》在东晋、南朝受到高度推崇。[40]
虽然在嵇康的时代并没有成熟的道教及入教仪式,然而嵇康本人被认为是具有道教信仰的。他在著作《养生论》中提出的“神仙存在”及“长生可学”等思想被后世道教学者葛洪继承并发扬,成为神仙道教的基础理论。在他死后,被认为并未死去而是假托死亡,实则成仙脱离人间世俗,是一位被道教承认的尸解仙。[41]
嵇康的卒年自六朝起便存在争议。距离嵇康之死年代最近的文献为西晋陈寿的《三国志》,里面称嵇康死于魏元帝景元中[42],又系于锺会任司隶校尉期间[43]。最早明确记载有嵇卒年的是西晋干宝所著《晋纪》,因为有记载称嵇康曾欲举兵支持毌丘俭的谋反,于是将嵇康之死系于高贵乡公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平定毌丘俭之乱以后。东晋的孙盛和习凿齿因循了这种说法。南朝宋的裴松之对此予以了详细辩驳,认为这种说法不仅与各类资料中的事迹记载矛盾,也与干宝本人的说法有所冲突,应当以陈寿的记载为准。
臣松之案本传云康以景元中坐事诛,而干宝、孙盛、习凿齿诸书,皆云正元二年,司马文王反自乐嘉,杀嵇康、吕安。盖缘世语云康欲举兵应毌丘俭,故谓破俭便应杀康也。其实不然。山涛为选官,欲举康自代,康书告绝,事之明审者也。案涛行状,涛始以景元二年除吏部郎耳。景元与正元相较七八年,以涛行状检之,如本传为审。又锺会传亦云会作司隶校尉时诛康;会作司隶,景元中也。干宝云吕安兄巽善于锺会,巽为相国掾,俱有宠于司马文王,故遂抵安罪。寻文王以景元四年锺、邓平蜀后,始授相国位;若巽为相国掾时陷安,焉得以破毌丘俭年杀嵇、吕?此又干宝疏谬,自相违伐也。[44]
见于北宋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将嵇康被杀一事系于景元三年冬下,并未说明理由。[45]后人认为应当是由于锺会于景元三年冬季已然转任镇西将军[43],为符合锺会于司隶校尉任上杀嵇康的记载而做出的折中结论[46]。支持这种说法有元朝的白珽,明朝的郎瑛,清朝的吴荣光、姜亮夫、近现代萧登福、童强等[47]。
持此说的多为近现代学者,理由是裴松之将《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创作日期在景元二年前后,文中载嵇绍时年八岁,而《晋书》载嵇康在嵇绍十岁时遇害[48],则中间有应两年时间差。锺会虽在景元三年转任镇西将军,实际离开洛阳却是在景元四年秋[43],在此一年间仍存在兼任司隶校尉并谗杀嵇康、吕安的可能性[49],因有此说。支持此说的有刘汝霖、戴明扬[50]、庄万寿等。
这一说法由李剑国先生提出[51]。这种说法认为《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山涛除吏部郎之间尚存在一年的时间差,所以应是景元五年。但因为与锺会谗杀嵇康的记载不相容,所以存在反对看法[52]。
向秀在嵇康死后有一次因为公事见了司马昭。司马昭说,你不是一直想归隐吗,怎么现在倒来了?向秀说,巢父跟许由都太孤傲了,我不准备过多地向他们靠拢。司马昭于是高兴了。[56]
钟会当年刚刚写了《四本论》,因为怕嵇康刁难,但又无法抑制自己心中想让嵇康看看的欲望,将在怀中藏了一路的《四本论》远远地从门外扔进了嵇康家里,立刻跑了。他似乎并不担心嵇康会不会被《四本论》砸到。[57]
《世说新语·品藻第九》67:郗嘉宾问谢太傅(谢安)曰:“林公谈何如嵇公?”谢云:“嵇公勤著脚,裁可得去耳。”又问:“殷何如支?”谢曰:“正尔有超拔,支乃过殷;然亹亹论辩,恐殷欲制支。”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2: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11: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公,公曰:“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负羁之妻亦亲观狐、赵,意欲窥之,可乎?”他日,二人来,妻劝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公曰:“伊辈亦常以我度为胜。”
《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4: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鳯”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鳯”字,“凡鸟”也。
a.^1.01.1嵇康的卒年在传世文献中有正元二年(255年)、景元三年(262年)、景元中等诸多记载,后世学者又提出了景元四年(263年)、景元五年(264年)的说法。南朝宋裴松之辩驳正元二年为谬误,后世学者基本接受这种看法,但在《资治通鉴》的记载、相关人物的生平、嵇康自述的时间矛盾中产生争议。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嵇康的卒年在262年至264年之间,再加上《晋书》记载嵇康卒时年四十的记载,嵇康的生年则被推定在222年至224年之间。
b.^关于为何改“奚”为“嵇”存在着两种记载。一种记载说是取“稽”字之形,“奚”字之音,以暗示家族本出于会稽奚氏[4]。另一种是说铚县有嵇山,于是以山为名[5]。
c.^长乐亭主的名字史书无载,关于其的身份,一说为魏武帝曹操的儿子沛王曹林的女儿[20],一说为曹林的孙女。[21]“长乐”为所封汤沐邑所在地名,亭主是“亭公主”的简称,为汉魏时期诸王之女的封号之一,食邑规格为亭级,区别于皇帝之女所封的县公主。(相信参考条目:公主(东亚))
d.^《北堂书钞》中有嵇康著《游山九吟》,受到魏明帝赞赏,举拔为浔阳长的记载。此处的“嵇康”系“李康”的讹误。根据其他资料,嵇康并未创作《游山九吟》,这篇作品实为同时代的魏国文学家李康所著,《书钞》所记载的事件亦系李康所经历。
e.^吕安徙边一事载于《晋阳秋》与《晋纪》,而写信一事则只载于《晋纪》。《晋纪》所载的吕安与嵇康书的内容即《文选》所录《与嵇生书》,嵇康之子嵇绍曾作文辨明这篇文章并非吕安写给嵇康,而是赵至写给其从兄嵇蕃的[27]。对于嵇绍的辩解后世并不全然相信,如《文选》两说并存不做评价[27],也有学者认为嵇绍之言不足采信[28]。
参考文献
引用
1.^《三国食货志》:“在说不上是汉朝极盛时代的汉桓帝永寿三年,即公元158年,中国全国还能有1067万多户,5648万多人,而到三国鼎峙之时,时间过去几十年,人口锐减将近90%!魏蜀吴三家通共也只有147万多户,767万多人,比今天北京市的人口还要少得多,大量土地荒芜,流民四散”
2.^《短歌行》,三国魏,曹操
3.^习凿齿《汉晋春秋》载王广言
4.^《世说新语·德行》刘孝标注引王隐《晋书》曰:“以出自会稽,取国一支,音同本奚焉。”
5.^《世说新语·德行》刘孝标注引虞预《晋书》曰:“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氏焉。”
6.^《三国志》裴松之引嵇喜撰《康别传》:“家世儒学”
7.^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嵇喜所作康传,则极其笼统地说“家世儒学”。俱未举出其先世有怎么辉煌的人物,似从其父起,才发迹起来,这是很可疑的。……考康家居谯国,乃曹魏发迹之地,则自其父由贱族而攀附升腾,实极为可能之事。”
8.^《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嵇氏谱》。
9.^《三国志》裴松之引注《嵇氏谱》
10.^《嵇康研究及年谱》第23页:“大概在年少时两人的感情还不错……但由此可见他对嵇喜所执的绝望态度。”
11.^《元和姓撰》卷三,“嵇姓谯郡铚县”下校文:“康乃少孤为其兄公穆所育”。
12.^《嵇康研究及年谱》,第19页:“最重要的是嵇喜还出现在《晋书·武帝纪》太康三年(282年)九月里……这一年距嵇康之死已经十九年,如嵇喜是抚养嵇康的哥哥则至少已经七十二岁,早超过七十岁的退休年龄。……所以我们看嵇喜绝不是嵇康长兄,而且年龄大嵇康不多。”
13.^刘志伟《嵇康兄弟之谜与兄弟关系考辨》:“……可知他有一位哥哥在他38岁时或稍前的时间,已经去世。这位哥哥显然不是指嵇喜。……《晋书》卷三十八《齐王传》记载,当齐王攸“居文帝丧,哀毁过礼”时,司马嵇喜进谏……可知,嵇喜在嵇康死后,直到晋初仍然活着。综上,嵇康有两位哥哥可以无疑。”
14.^嵇康《幽愤诗》:“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忧肆妲。不训不师。爰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15.^臧荣绪《晋书》:“幼有奇才,博览无所不见。”
16.^童强《嵇康评传》,第70页。原文:“嵇康早年并没有像汉代经生一样,负笈千里,授业名师,其早期教育可能是在家里完成的。若是这样,嵇喜在传记中所说的‘家世儒学’就不是泛泛之言了。”
17.^向秀《思旧赋》序:“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
18.^《答二郭诗》:“昔蒙父兄祚,少得离负荷”
19.^《嵇康别传》:“少有俊才,旷迈不群,高亮任性,不脩名誉,宽简有大量。”
20.^《文选》卷十六,江淹《恨赋》注引王隐《晋书》,原文:“嵇康妻,魏武帝孙穆王林之女也。”
21.^《三国志·沛穆王林传》注,原文:“按《嵇氏谱》,嵇康妻,林子之女也。”
22.^《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注引《文章叙录》:“康以魏长乐亭主婿迁郎中,拜中散大夫。”
23.^房玄龄《晋书》记载:“以自赡给”
24.^《世说新语·简傲》刘孝标引《文士传》,原文:“有人说锻者,康不受直。”
25.^25.025.1干宝《晋纪》:“安妻美,巽使妇人醉而幸之。丑恶发露,巽病之,反告安谤己。巽善钟会,有宠于太祖,遂徙安边郡。安还书与康,其中云……”
26.^《与吕长悌绝交书》
27.^27.027.1《文选》卷四三《与嵇茂齐书》题下注:“嵇绍集曰:赵景真与从兄茂齐书,时人误谓吕仲悌与先君书,故具列本末。赵至,字景真,代郡人,州辟辽东从事。从兄太子舍人蕃,字茂齐,与至同年相亲。至始诣辽东时,作此书与茂齐。干宝晋纪以为吕安与嵇康书。二说不同,故题云景真,而书曰安。”
28.^《世说新语·雅量》嵇康临刑条下余嘉锡笺疏:“罗独明干宝之是,证嵇绍之非,其言甚核。五臣李周翰注,亦谓绍之家集未足可据。然则叔夜之死,实因吕安一书,牵连受祸,非仅因证安被诬事也。是亦读史者所当知矣。……嵇绍欲为晋忠臣,不欲其父不忠于晋,使人谓彼为罪人之子,故有此辩。”
29.^《世说新语·雅量》刘孝标注引王隐《晋书》:“康之下狱,太学生数千人请之,于时豪俊皆随康入狱,悉解喻,一时散遣。康竟与安同诛。”
30.^《晋书·嵇康传》
31.^《洛阳伽蓝记》、《晋书·嵇康传》
32.^顾炎武《日知录》十三:“忘其父而事其非君,当其未死,三十余年之闲,为无父之人,亦已久矣,而荡阴之死,何足以赎其罪乎?”
33.^《昭昧詹言》卷三,四0条
34.^见戴明扬《广陵散考》第一节“嵇康所作之曲”,收录于《嵇康集校注·附录》人民出版社.1962
35.^书法之事见于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四录张怀《书估》《书议》。绘画之事记载与同为张彦远所作的《历代名画记》,
36.^南朝梁钟嵘《诗品》以嵇康的诗为“中品”并评价:“颇似魏文。过为峻切,讦直露才,伤渊雅之致。然讬喻清远,良有鉴裁,亦未失高流矣。”
37.^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页344-345、349。
38.^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页355-357。
39.^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页359-361。
40.^《文心雕龙·体性》称嵇康:“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又评价《声无哀乐论》:“……叔夜之《辨声》……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论之英也。”鲁迅的话,见于其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41.^参考孙明君的《嵇康与文士道教》(《哲学研究》1996年第6期),该文还认为是嵇康创立了文士道教。
42.^见《三国志·王粲传》裴松之注。
43.^43.043.143.2《三国志·锺会传》
44.^见《三国志·王粲传》裴松之注。
45.^见《资治通鉴》景元三年条。
46.^《嵇康被杀的原因和时间》:“系年而未系月,看来司马光也没有确切的材料,只是根据裴注所记和锺会于此年冬离洛阳赴长安而得出的一个近是的结论。”
47.^《嵇康评传》,第62页
48.^《晋书·嵇绍传》:“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
49.^《嵇康年谱及研究》,第64-66页
50.^《嵇康集校注》,第440页
51.^《嵇康生卒年新考》
52.^《嵇康被杀的原因和时间》。
53.^《晋书·嵇康传》
54.^《世说新语·德行第一》四三
55.^《世说新语·言语第二》一五
56.^《世说新语·言语第二》一八
57.^《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五
古代书籍
《嵇康集》,三国魏嵇康著
《三国志》,西晋陈寿著,南朝宋裴松之注
《晋书》,唐朝房玄龄等撰
《九家旧晋书辑本》,东晋虞预、王隐、南朝齐臧荣绪等著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南朝梁刘孝标注
《文心雕龙》,南朝齐刘勰著
《文选》,南朝梁萧衍撰,唐李善等注
近现代书籍
《中国道教史》,199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任继愈,ISBN7-208-00704-7/B·110
《嵇康评传》,2006年,南京大学出版社,童强,ISBN7-305-04558-6/B·352
《吕著中国通史》,1992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吕思勉,ISBN7-5617-0844-0/K·081
《嵇康研究及年谱》,民国79年,台湾学生书局,庄万寿,ISBN957-15-0161-1
——————————
嵇康诗作一览:
1、《代秋胡歌诗其一》汉·嵇康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古人所惧。丰屋蔀家。...
2、《代秋胡歌诗其二》汉·嵇康贫贱易居。贵盛难为工。贫贱易居。贵盛难为工。耻佞直言。与祸相逢。...
3、《代秋胡歌诗其三》汉·嵇康劳谦寡悔。忠信可久安。劳谦寡悔。忠信可久安。天道害盈。好胜者残。...
4、《代秋胡歌诗其四》汉·嵇康役神者弊。极欲令人枯。役神者弊。极欲令人枯。颜回短折。下及童乌。...
5、《代秋胡歌诗其五》汉·嵇康绝智弃学。游心于玄默。绝智弃学。游心于玄默。遇过而悔。当不自得。...
6、《代秋胡歌诗其六》汉·嵇康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凌厉五岳。忽行万亿。...
7、《代秋胡歌诗其七》汉·嵇康千载长生。歌以言之。徘徊于层城。...
8、《幽愤诗》汉·嵇康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緥。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忧...
9、《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一》汉·嵇康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
10、《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二》汉·嵇康鸳鸯于飞。啸侣命俦。朝游高原。夕宿中洲。交颈振翼。容与清流。咀嚼...
11、《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三》汉·嵇康泳彼长川。言息其浒。陟彼高冈。言刈其楚。嗟我征迈。独行踽踽。仰彼...
12、《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四》汉·嵇康泳彼长川。言息其沚。陟彼高冈。言刈其杞。嗟我独征。靡瞻靡恃。仰彼...
13、《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五》汉·嵇康穆穆惠风。扇彼轻尘。奕奕素波。转此游鳞。伊我之劳。有怀遐人。寤言...
14、《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六》汉·嵇康所亲安在。舍我远迈。弃此荪芷。袭彼萧艾。虽曰幽深。岂无颠沛。言念...
15、《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七》汉·嵇康人生寿促。天地长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寿。思欲登仙。以济不朽。缆辔...
16、《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八》汉·嵇康我友焉之。隔兹山梁。谁谓河广。一苇可航。徒恨永离。逝彼路长。瞻仰...
17、《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九》汉·嵇康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
18、《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十》汉·嵇康携我好仇。载我轻车。南凌长阜。北厉清渠。仰落惊鸿。俯引渊鱼。盘于...
19、《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十二》汉·嵇康轻车迅迈。息彼长林。春木载荣。布叶垂阴。习习谷风。吹我素琴。交交...
20、《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十三》汉·嵇康浩浩洪流。带我邦畿。萋萋绿林。奋荣扬晖。鱼龙瀺灂。山鸟羣飞。驾言...
21、《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十四》汉·嵇康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
22、《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十五》汉·嵇康闲夜肃清。朗月照轩。微风动袿。组帐高褰。旨酒盈樽。莫与交欢。鸣琴...
23、《四言诗十一首其一》汉·嵇康淡淡流水。沦胥而逝。泛泛柏舟。载浮载滞。微啸清风。鼓檝容裔。放棹...
24、《四言诗十一首其二》汉·嵇康婉彼鸳鸯。戢翼而游。俯唼绿藻。托身洪流。朝翔素濑。夕栖灵洲。摇荡...
25、《四言诗十一首其三》汉·嵇康藻泛兰池。和声激朗。操缦清商。游心大象。倾昧修身。惠音遗响。钟期...
26、《四言诗十一首其四》汉·嵇康敛弦散思。游钓九渊。重流千仞。或饵者悬。猗与庄老。栖迟永年。寔惟...
27、《四言诗十一首其五》汉·嵇康肃肃泠风。分生江湄。却背华林。俯泝丹坻。含阳吐英。履霜不衰。嗟我...
28、《四言诗十一首其六》汉·嵇康猗猗兰蔼。殖彼中原。绿叶幽茂。丽藻丰繁。馥馥蕙芳。顺风而宣。将御...
29、《四言诗十一首其七》汉·嵇康泆泆白云。顺风而回。渊渊绿水。盈坎而颓。乘流远逝。自躬兰隈。杖策...
30、《四言诗十一首其八》汉·嵇康抄抄翔鸾。舒翼太清。俯眺紫辰。仰看素庭。凌蹑玄虚。浮沉无形。将游...
31、《四言诗十一首其九》汉·嵇康有舟浮覆。绋纚是维。栝檝松棹。有若龙微。□津经俭。越济不归。思友...
32、《四言诗十一首其十》汉·嵇康羽化华岳。超游清霄。云盖习习。六龙飘飘。左配椒桂。右缀兰苕。凌阳...
33、《四言诗十一首其十一》汉·嵇康微风清扇。云气四除。皎皎亮月。丽于高隅。兴命公子。携手同车。龙骥...
34、《酒会诗》汉·嵇康乐哉苑中游。周览无穷已。百卉吐芳华。崇台邈高跱。林木纷交错。玄池...
35、《六言诗十首其二》汉·嵇康唐虞世道治。万国穆亲无事。贤愚各自得志。晏然逸豫内忘。佳哉尔时可...
36、《六言诗十首其三》汉·嵇康智能用有为。法令滋章寇生。纷然相召不停。大人玄寂无声。镇之以静自...
37、《六言诗十首其六》汉·嵇康名行显患滋。位高势重祸基。美色伐性不疑。厚味腊毒难治。如何贪人不...
38、《六言诗十首其九》汉·嵇康老莱妻贤明。不愿夫子相荆。相将避禄隐耕。乐道闲居采{艹/汧}。终...
39、《诗》汉·嵇康鸟羣嬉。感寤长怀。能不永思。永思伊何。思齐大仪。凌云轻迈。托身灵...
40、《游仙诗》汉·嵇康翩翩凤翮。逢此网罗。...
41、《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十一》汉·嵇康凌高远盻。俯仰咨嗟。怨彼幽絷。室迩路遐。虽有好音。谁与清歌。虽有...
42、《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十六》汉·嵇康乘风高逝。远登灵丘。托好松乔。携手俱游。朝发太华。夕宿神州。弹琴...
43、《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十七》汉·嵇康琴诗自乐。远游可珍。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何求于人。长寄...
44、《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十八》汉·嵇康流俗难悟。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万物为一。四海同宅。与彼...
45、《五言赠秀才诗》汉·嵇康双鸾匿景曜。戢翼太山崖。抗首漱朝露。晞阳振羽仪。长鸣戏云中。时下...
46、《答二郭诗其一》汉·嵇康天下悠悠者。不能趋上京。二郭怀不羣。超然来北征。乐道托莱庐。雅志...
47、《答二郭诗其二》汉·嵇康昔蒙父兄祚。少得离负荷。因疏遂成懒。寝迹北山阿。但愿养性命。终己...
48、《答二郭诗其三》汉·嵇康详观凌世务。屯险多忧虞。施报更相市。大道匿不舒。夷路值枳棘。安步...
49、《与阮德如诗》汉·嵇康含哀还旧庐。感切伤心肝。良时遘吾子。谈慰臭如兰。畴昔恨不早。既面...
50、《述志诗其一》汉·嵇康潜龙育神躯。跃鳞戏兰池。延颈慕大庭。寝足俟皇羲。庆云未垂景。盘桓...
51、《述志诗其二》汉·嵇康斥鷃擅蒿林。仰笑神凤飞。坎井蝤蛙宅。神龟安所归。恨自用身拙。任意...
52、《五言诗三首其一》汉·嵇康人生譬朝露。世变多百罗。茍必有终极。彭聃不足多。仁义浇淳朴。前识...
53、《五言诗三首其二》汉·嵇康修夜家无为。独步光庭侧。仰首看天衢。流光曜八极。抚心悼季世。遥念...
54、《五言诗三首其三》汉·嵇康俗人不可亲。松乔是可邻。何为秽浊间。动摇增垢尘。慷慨之远游。整驾...
55、《六言诗十首其一》汉·嵇康惟上古尧舜。二人功德齐均。不以天下私亲。高尚简朴慈顺。宁济四海蒸...
56、《六言诗十首其四》汉·嵇康名与身孰亲。哀哉世俗狥荣。驰骛竭力丧精。得失相纷忧惊。自贪勤苦不...
57、《六言诗十首其五》汉·嵇康生生厚招咎。金玉满堂莫守。古人安此麤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
58、《六言诗十首其七》汉·嵇康东方朔至清。外似贪污内贞。秽身滑稽隐名。不为世累所撄。所欲不足无...
59、《六言诗十首其八》汉·嵇康楚子文善仕。三为令尹不喜。柳下降身蒙耻。不以爵禄为已。靖恭古惟二...
60、《六言诗十首其十》汉·嵇康嗟古贤原宪。弃背膏粱朱颜。乐此屡空饥寒。形陋体逸心宽。得志一世无...
61、《思亲诗》汉·嵇康奈何愁兮愁无聊。恒恻恻兮心若抽。愁奈何兮悲思多。情郁结兮不可化。...
62、《琴歌》汉·嵇康凌扶摇兮憩瀛洲。要列子兮为好仇。餐沆瀣兮带朝霞。眇翩翩兮薄天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