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冯雪峰

[复制链接]
冯雪峰(1903年6月2日-1976年1月31日),浙江义乌人,中国诗人、文艺评论家。

冯雪峰生平 冯雪峰出身农家,九岁入邻村私塾读书。1919年,冯雪峰考入浙江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21年冯雪峰因参加学生运动被第七师范学校开除,后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他开始写作新诗,加入了晨光社。翌年,与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以“湖畔诗社”的名义合集出版诗集《湖畔》,内收冯雪峰的诗17首。1923年,冯雪峰因家庭困难辍学。同年与潘漠华、应修人合著的《春的歌集》出版,内收冯雪峰所作新诗11首。

1925年,冯雪峰到北京大学旁听课程。1927年6月,冯雪峰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遭到通缉,避难于未名社近三个月。1928年冯雪峰回到义乌,不久又受到国民党浙江省政府通缉,离开义乌到上海,逐渐与鲁迅熟识起来。1929年,冯雪峰迁居景云里茅盾家中。1930年,冯雪峰参与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1931年冯雪峰任"左联"党团书记,为"左联"起草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1932年,冯雪峰与鲁迅等四十余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后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

1933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负责筹备在上海举行的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为主题的远东反战会议。同年,冯雪峰奉调往中央苏区工作,但任中央党校教务主任。193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六届五中全会。当选为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任中央苏区党校副校长。参加长征,任红九团地方工作组副组长。1936年参加东征,任地方工作组组长[1]。同年被中央派到上海工作,兼管文艺,参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时期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并组织把埃德加·斯诺和史沫特莱送到了陕北[2]。另外,根据相关党史回忆录显示,在这段驻留上海期间,冯雪峰在中共上级的指令下,经过重重努力,在上海街头寻找到了毛泽东失散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

1937年,冯雪峰回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因与博古发生争吵,一怒之下向潘汉年请假,回到义乌准备写作以长征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卢代之死》[4]。到1940年《卢代之死》基本完成,后失落。1941年,一青年给冯雪峰被写信叙述国民党特务在金华的暴行,导致冯雪峰逮捕。由于信上写的是冯雪峰的原名冯福春,所以关押者一直不知道所关的人是冯雪峰。冯雪峰在江西上饶和福建新阳徐市被关押六百余天后,在郭静唐和宦乡等人的艰苦努力下被保释出狱[5]。1943年6月辗转到达重庆,从事统战和文化工作,著有《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1946年到1949年,在上海居住,开始写寓言。

1949年之后,冯雪峰担任过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等职位,主要从事对鲁迅的宣传和研究工作,组织了对鲁迅著作的整理与出版。1954年因未积极参加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被解除《文艺报》主编职务,次年因“胡风事件”遭到批判。1956年冯雪峰主持编注新版《鲁迅全集》。1957年冯雪峰被划为右派分子,次年被开除党籍,直到1961年才被摘去右派帽子[1]。

摘去右派帽子的冯雪峰希望可以完成《卢代之死》的创作,却被告知他的身份不适合写长征这种题材,愤怒之下焚毁了草稿[4]。文革开始后不久,冯雪峰就被打成“叛徒”,1969年-1971年下放五七干校劳动,回京后开始校订《鲁迅日记》。1976年因肺癌去世,1979年中共中央为他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

冯雪峰主要作品 《湖畔》(1922) 《春的歌集》(1923) 《革命与知识阶级》(19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