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2毫升清水 2 1 温度 唾液
【解析】分析:
(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确定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消化酶的特性:①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②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要高,③酶由适宜的温度范围;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3)淀粉首先在口腔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实验中馒头的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头的搅拌,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解答:
(1)对照实验时位移变量实验,第一号试管中加入的是2毫升唾液,第二号试管中即应该加入两毫升清水,因此第二号设计有错,将错误之处改为2毫升清水;
(2)第2号设计改正后,1、2是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1、3是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2、3有两个变量,温度和唾液,不能形成对照,因此本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
(3)1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完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2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3号试管中温度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能力降低,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故将第2号改正设计后,将三只试管都放入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并分别滴加2滴碘液,不会变蓝的是1号;
(4)1、3号对照,唯一不变的量是温度,因此两组间的变量是温度;
(5)1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完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因此2号试管改正后,1、2号对照,说明唾液对淀粉有分解作用;
故答案为:
(1)2毫升清水;(2)2;(3)1;(4)温度;(5)唾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