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题目】小张同学在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显微镜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下列操作组合中正确的是( )
A. 小光圈 平面镜 B. 大光圈 平面镜
C. 大光圈 凹面镜 D. 小光圈 凹面镜
【解析】小光圈、平面镜 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A错误;大光圈、平面镜 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使光线增强,因此视野不是最亮,B错误;大光圈、凹面镜 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C正确;小光圈、凹面镜 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因此视野不是最亮,D错误。
【题目】关于食物消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的酶能够初步消化脂肪
B. 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C.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D. 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解析】试题分析: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的酶能够初步消化淀粉,A错误;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B正确;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C正确;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D正确。
【题目】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个经典实验(如下表),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序号
实验材料
处理
实验结果
1
点燃的蜡烛
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钟罩里,经过一定时间的光照。
蜡烛熄灭
2
一只小白鼠
小白鼠死去
3
点燃的蜡烛+一盆植物
蜡烛没有熄灭
4
一只小白鼠+一盆植物
小白鼠正常活着
A.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提供给了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
B. 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都离不开植物产生的氧气
C. 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污浊了玻璃钟罩内的空气
D. 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解析】证明植物能够释放氧气需要用到氧气能使代火星的木条复燃的特性,证明动物呼吸排出二氧化碳需要用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点,因此本实验不能证明植物能够释放氧气,动物呼吸排出二氧化碳。本实验得出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题目】下图是花生的果实,据此可判断花生属于( )
A. 藻类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解析】花生的种子有果皮包被,因此属于被子植物。
【题目】鉴别一个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应检查它有无( )
A. 叶绿体 B. 液泡 C. 线粒体 D. 细胞壁
【解析】试题分析:A、B虽然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但是叶绿体这个结构植物的表皮细胞、根等处都不具有,液泡随着植物细胞的成长而变化,这与植物细胞生长过程中受水环境的影响大,C线粒体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共有结构,与动物细胞相比,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结构。
【题目】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小狗“算数 ” B. 婴儿吃奶 C. 母鸡孵卵 D. 蜘蛛结网
【解析】小狗算数,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A正确;
婴儿吃奶、母鸡孵卵、蜘蛛结网,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BCD错误。
【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大气圈 B. 生物圈 C. 水圈 D. 岩石圈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因此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题目】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
A. 兔子 B. 蘑菇 C. 蝗虫 D. 水稻
【解析】“兔子”、“蝗虫”,都是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都属于消费者,AC错误;“蘑菇”是真菌,靠分解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因此属于分解者,B错误;“水稻”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D正确。
【题目】下列关于生殖和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保持亲本的遗传性和繁育速度快的特点
B. 达州樱桃素有“开春第一果”之称,我们食用的部分是由其花的胚珠发 育而来的
C. 蟋蟀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D. 鸟卵的孵化时间与其大小有关,鸟卵越大孵化时间越长
【解析】试题分析:植物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保持亲本的遗传性和繁育速度快的特点,A正确;达州樱桃素有“开春第一果”之称,我们食用的部分是由其花的子房壁发育而来的,B不正确;蟋蟀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正确;鸟卵的孵化时间与其大小有关,鸟卵越大孵化时间越长,D正确.
【题目】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钟乳石、生石花都是非生物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 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时,没有看到叶绿体,由此判断它不是植物细胞
D.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可制造氧气,所以室内应多放栽培的绿色植物,这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解析】试题分析: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生石花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A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正确;有些植物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叶绿体,例如叶的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有叶绿体,C错误;在夜间,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使卧室内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人的呼吸作用也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这样人、绿色植物争氧,使卧室内的氧气过少,二氧化碳过多,不利于人体健康,D错误。
【题目】用显微镜观察,你可以发现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请回答:
(1)显微镜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 ______ (填“低倍”或“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图1中,决定物像放大倍数的结构是是哪两个 ______ (填标号)。
(3)图2是人血涂片视野,当人体有炎症时,数量高于正常值的是[ ______ ]白细胞。其中血小板的功能是______。
(4)图3是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视野,[⑧]_________内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2)①④
(3)⑥
(4)毛细血管
【解析】试题分析:(1)对光时,要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①目镜和④物镜决定物像放大的倍数,放大倍数即二者的乘积。
(3)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防御病菌、免疫和清除坏死组织等。当人体有炎炎症时,⑥白细胞的数量将显著增加。
(4)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题目】已知惯用右手和惯用左手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小王及其家人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性状的显隐性:______为显性。
(2)若显性基因用R表示,隐性基因用r表示,请写出该同学的母亲和姑姑的基因型:母亲:____,姑姑:_______。
(3)若小王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则该孩子是惯用左手的几率是___。
【解析】(1)祖父、祖母都惯用右手,而父亲惯用左手,表明惯用右手是显性性状,惯用左手是隐性性状,因此判断性状的显隐性:惯用右手为显性。(2)”若显性基因用R表示,隐性基因用r表示“,则惯用右手的交易中心是RR或Rr,惯用左手的基因型是rr。外祖母(rr)遗传给母亲的基因一定是r,因此母惯用右手的基因型是Rr,遗传图解如图1:
祖父、祖母遗传给父亲(rr)的基因一定是r,因此祖父、祖母的基因型是Rr,遗传图解如图2:
从图2看出,该同学的姑姑的基因型是RR或Rr。
(3)从图1看出,”若小王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则该孩子是惯用左手的几率是50%。
【题目】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许多地方建起了育苗工厂。让“种子萌发成幼苗”这个过程在车间内完成,根壮苗齐,种子用量和人力成本大大降低。种子萌发,需要什么外界条件?小明决定自己动手,探究一下“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
材料器具:锥形瓶4个、清水、恒温箱、绿豆种子若干(饱满完整有活力)
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
装置
种子数
条件
温度
时间
①
10粒
干燥、充足的空气
25℃
3天
0粒萌发
②
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充足的空气
③
潮湿、充足的空气
10粒萌发
④
2℃
(1)比较①和③的结果可得出种子萌发需要_____________。
(2)比较②和③的结果可得出种子萌发需要_______________。
(3)比较④和③的结果可得出种子萌发需要____________。
(4)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
【解析】(1)、(2)、(3)③号瓶萌发具备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即: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③号瓶可起到对照作用,根据变量的惟一性可形成三组对照试验:①和③、②和③、③和④,变量分别是水、空气、温度,证明了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由题可知3号培养皿满足条件应为对照组。其它培养皿中种子为实验组。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惟一性。比较①和③的实验结果,说明了适量的水分是种子萌发需要的必要条件。比较②和③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需要的必要条件。比较③和④的实验结果,说明了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需要的必要条件。(4)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旺盛,消耗大量的有机物,因此种子内有机物减少。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