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1)

(2)有无牙齿的咀嚼作用
(3)3,4
(4)有无唾液,淀粉,麦芽糖
(5)牙齿咀嚼
【解析】(1)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实验方案的设计如图所示:

(2 )将馒头块变成馒头碎屑是模拟口腔中牙齿的咀嚼;从表格中的实验设置可知: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该以2号试管和4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3)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该以3号试管和4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4)3号和4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颜色发生变化的对照,此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滴加碘液后,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变蓝色,原因是3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没有被消化;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不变蓝色,原因是4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
(5)试管中唾液与馒头碎屑充分搅拌的目的是模拟口腔内牙齿咀嚼。
所以答案是:
(1)
;(2)有无牙齿的咀嚼作用;(3)3;4;(4)有无唾液;淀粉;麦芽糖;(5)牙齿咀嚼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食物的消化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脂肪:人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糖类: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