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题目】研究响尾蛇捕食老鼠的实验设计中需要几只死老鼠( )
A. 一只 B. 两只 C. 三只 D. 数量不限
【解析】在“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研究中,由于响尾蛇是根据自己的气味来放走的猎物的,所以设置了两只死老鼠,一只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这样做的目的是:与响尾蛇袭击过死老鼠进行对照,原因是一只没有被响尾蛇咬伤的动物不能触发响尾蛇的追踪行为。
【题目】下图表示血液流经某结构后某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结构为
A. 肺 B. 组织细胞 C. 肝脏 D. 肾脏
【解析】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经过体循环,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如图所示:因此如果血液流经某器官后氧的含量增多了,二氧化碳降低,该器官是肺。
【题目】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下列哪项不是科学探究方法?( )
A. 取样调查 B. 对照实验 C. 猜测臆想 D. 查阅资料
【解析】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A不符合题意;
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B不符合题意;猜测臆想不是科学探究用的方法,C符合题意;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①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和音像等;②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D不符合题意。
【题目】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变化的是
A. B.
C. D.
【解析】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便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这样,血液流经肺后,氧的含量就增多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了,当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血液里的氧气就扩散到细胞里,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这样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氧气的含量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了,可见A正确。
【题目】下列关于假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
B. 假设是一种无端的猜测
C. 假设要以事实或生活经验为依据
D. 假设可以与结果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解析】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A正确;假设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不是一种对问题的无端猜测,B错误;假设要以观察和知识、经验为依据,C正确;假设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其是否正确,D正确。
【题目】科学探究中,我们经常要相互交流。下列哪种做法不对?( )
A. 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B. 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要轻易发言,以免同学笑话
C.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D. 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自己应大胆修正原有的知识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是探究的表达和交流的内容,A不符合题意;当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其它人的实验结果不同时,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还要找出不同结果的原因,B符合题意;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要求,C不符合题意;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自己应该大胆修正原有的知识,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要求,D不符合题意。
【题目】下列职业与生物学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农业技术员 B. 医务工作者 C. 生物学教师 D. 城市建筑工人
【解析】试题分析:现在,生物学的影响已突破上述传统的领域,而扩展到食品、化工、环境保护、能源和冶金工业等等方面。如果考虑到仿生学,它还影响到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医务工作者属于服务于人体健康的专业人员,而药物知识离不开生物学,如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等;城市建筑工人指具有从事工程系统操作、设计、管理,评估能力的人员。城市建筑工这类职业都与生物学知识关系不大。
【题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
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表达交流 ④制订计划 ⑤实施计划 ⑥得出结论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④⑤⑥③ C. ①②④③⑤⑥ D. ①②④⑤③⑥
【解析】试题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先是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是②作出假设,接着是④制定计划,故A错;然后是⑤实施计划,故C错;继而是⑥得出结论,故D错;最后是③表达交流,故此题选:B。
【题目】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是( )
A.生物科学 B.自然科学 C.仿生学 D.微生物学
【解析】
试题分析: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是生物科学。
【题目】被誉为“分类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
A. 哈维 B. 李时珍 C. 林奈 D. 达尔文
【解析】哈维是英国的生理学家.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A不符合题意;李时珍是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撰《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等,《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B不符合题意;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分类学之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C符合题意;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D不符合题意。
【题目】下列不是生物的是( )。
A. A B. B C. C D. D
【解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蘑菇、含羞草、斑马都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
【题目】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进一步破译人体细胞内全部DNA所含的遗传信息
B. 破译人体内所含的遗传信息,才能解释多种生命现象
C. 科学家已完全弄清了全部人类基因组图谱
D. 科学家已初步弄清了人类基因组图谱
【解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出人类基因组DNA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的人类基因,找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A正确;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出人类基因组DNA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的人类基因,找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才能从根本上解释生命现象,B正确;
目前,科学家还没有真正弄清出全部的人类基因图谱,C错误;目前,科学家已初步弄清了人类基因的图谱,D正确。
【题目】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基础是( )
A.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B. 林奈的分类学
C. 哈维发现的血液循环过程 D. 达尔文的进化论
【解析】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始,便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题目】下列不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狮和豹在争夺食物 B. 森林净化空气
C. 蚯蚓改良土壤 D. 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狮子和豹子在争夺食物,是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符合题意;森林净化空气,是生物树木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蚯蚓在土壤中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C不符合题意;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B.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C.一切生物知识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实验
D.生物科学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再发展
【解析】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一切生物知识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实验,生物科学是客观存在的,是不断发展的。故A、B、C正确,D错误。故本题选D。
【题目】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对于生物,大家并不陌生,同学们周围看得见的花草树木、鱼虫鸟畜都是生物;一些微小的细菌、病毒,尽管你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时刻与你相伴,它们也都是生物,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现象与生物学无关的是( )
A. 校园的花草点缀着我们的生活
B. 果园养鸡可使物质循环利用
C. 新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
D. 杂交水稻解决了粮食的短缺
【解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花草、鸡、水稻都属于生物,而教学大楼不属于生物。
【题目】生物学知识是( )
A. 本来就有的 B. 人们猜想的
C. 来源于课本 D. 在生产生活中一点点地积累起来的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知识不是本来就有的,不是来源于课本,更不是人们猜想的,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它是在生活、生产和实验中一点一点总结出来的。
【题目】正常情况下,根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由内向外细胞液的浓度是( )
A. 依次递增 B. 依次递减 C. 均相同 D. 不能确定
【解析】植物的根毛能够吸水,是因为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水分首先进入表皮的细胞,由于根毛吸收了水分,细胞液浓度降低,表皮以内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表皮以内细胞吸水,以此类推,逐步渗入。所以正常情况下,由内向外,细胞液浓度依次递减。故选B。
【题目】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 )
A. 调查法 B. 实验法 C. 比较法 D. 观察法
【解析】试题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不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方法,A错误;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B正确;比较法是指将类或组按照相互间的关系,组成系统化的结构,并体现为许多类目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关系组织起来的体系表,作为分类工作的依据和工具,比较法不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C错误;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不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方法,D错误。
【题目】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炒九层塔”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甲);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
(1)上文甲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答__________________
(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_______
(3)步骤_______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
(4)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中①观察②调查③收集和分析资料④实验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作出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甲: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作出假设。(2)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因此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错误的。(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因此步骤乙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4)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收集和分析资料法等。
【题目】下图为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对光时,由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显微镜的哪些结构后,才能到达①处上方的人眼中。(只填图中代号)反射光线→(_____) →(_____) →(___) →(______)
(2)如果光强时,应用__面镜和光圈;光弱时,则用 __面镜和 ___光圈。
(3)图中的 __和 ___有调节焦距的作用。逆时针转动和 ___时,镜筒上升,反之则下降。
【解析】试题分析:
(1)对光时,反光镜反射的光线要依次经过⑤通光孔、③物镜、②镜筒、①目镜。
(2)如果光线强时,应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线弱时,应用凹面镜和大光圈,因为凹面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大光圈通过的光多。
(3)图中具有调节焦距作用的是⑧粗准焦螺旋和⑨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下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下降的幅度小,比较精细。逆时针转动⑧⑨,则使镜筒上升,反之则下降。
【题目】光学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和研究生物体细微结构的一种重要仪器。下面是与显微镜构造和使用相关的问题,请分析回答:
(1)下表为3台显微镜不同的镜头组合。为了方便寻找某一目标细胞,需要尽 可能观察到标本更大的范围,应选用显微 镜的序号是_________。
显微镜序号
目镜
物镜
1
5×
40×
2
10×
3
15×
8×
(2)某同学在光线良好的环境中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已将功能完好的目镜、物镜和通光孔调节到同一直线上,反复调节反光镜还是看不到白亮的视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将视野中如图所示的细胞移动到中央,应向_______移动装片。
为了方便寻找某一目标细胞,需要尽 可能观察到标本更大的范围,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出要找观察细胞多的就找最低的放大倍数;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放大镜的放大倍数,通过计算1号200倍2号100倍3号120倍所以选2号
由光路图我们可以看出,光线良好,目镜、物镜和通光孔调节到同一直线上。只有光圈、物镜、通光孔和目镜同时在一条直线上时才会看到像,所以我们得出答案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不能到镜头。其原理是光的特性: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观察装片时,物象在视野的左方,要把它放在视野中央应当应将物象向右方移动那么实际移动方向与此相反应移向左方。
【题目】观察是同学探究的一种常用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__,观察,收镜,整理实验台。
(2)观察字母“F”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是 ___,如果观察到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要想把像调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 __移动。
【解析】(1)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收镜,整理实验台。(2)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要观察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是个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由于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玻片标本实际位于视野左上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从右下方往左上方移动,因此玻片标本应向右下方移动。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