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题目】每年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小明想要了解我市中学生的近视情况应该选用( )
A. 观察法 B. 测量法 C. 实验法 D. 调查法
【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A不合题意;测量法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B不合题意;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C不合题意;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是调查,这就是调查,人口普查也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要了解某地青少年的近视率,应采用调查法,D符合题意。故选D。
【题目】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伸出水面的叶片呈扁平状,而长期浸没在水中的叶片分裂成丝状,这表明( )
A.遗传的普遍性 B.变异的普遍性
C.环境对性状的影响 D.基因对性状的影响
【解析】
试题分析: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伸出水面的叶片呈扁平状,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有利于水毛茛的光合作用;水毛莨上面有感受水多少的感受器官,当叶子完全浸在水中时,叶子就发生形状的改变呈丝状,以减少水流的冲击,接受更多的光照,以适应水中的生活.
故选C.
【题目】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东昌湖里所有鱼类
B. 聊城小湄河流域里所有的绿色植物
C. 徒骇河及其风景区内的所有生物
D. 聊城人民公园里所有的鸟类
【解析】东昌湖里所有鱼类,只包括生物部分的动物,没有其它成分,A不符合题意;聊城小湄河流域里所有的绿色植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生产者,没有其它成分,B不符合题意;徒骇河及生活在其内的各种生物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聊城人民公园里所有的鸟类,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消费者,没有其它成分,D不符合题意。
【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湿地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题目】如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转换器
②移动载玻片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光圈.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⑤④ C. ①④②⑤ D. ②①⑤③
【解析】试题分析:视野(1)甲在左下方,因此物像甲要向右上方移动,故玻片应向左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放大,若先放大甲就有可能移动到视野外面而看不到,因此首先②移动载玻片;放大时先①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因此还要⑤调节光圈,用大光圈使视野变亮,为了看得更加清晰需要④转动细准焦螺旋。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②①⑤④。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物质都能穿过细胞膜
B.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C. 细胞中的物质都是自己制造的
D. 细胞中的物质分有机物和无机盐两大类
【解析】试题分析: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在细胞中进行着生物体所需的各种生化反应,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故B对;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以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具体而言就是细胞需要的物质可以选择性通过、吸收,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排斥在细胞之外,故A,C错;细胞中有水,既不属于有机物也不属于无机盐。故D错。
【题目】细胞分化是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导致细胞数目、种类增多
B. 细胞分化是形成不同组织的根本原因
C. 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D. 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解析】分化后的一些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是一种组织,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数目增多要依靠细胞的分裂,为错误项;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为正确项;细胞分化不指分裂的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而且还包括细胞的功能上的改变,为错误项;细胞的分化只是改变了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遗传物质并没有被改变,为错误项。
【题目】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
A. 变形虫 B. 大豆 C. 蚂蚁 D. 蚯蚓
【解析】试题分析: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它体表的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称为伪足,伪足是变形虫的临时运动器,也可以包围住食物,完成摄食的作用,痢疾类变形虫是寄生在人肠道里的变形虫,营寄生生活,能够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A正确;蚂蚁、大豆、蚯蚓都是多细胞的生物,BCD错误。
【题目】下列哪一组说法是正确的?( )
①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个部分组成
②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③将一粒玉米种子纵切后,在切面滴碘液,整个切面都变得一样蓝
④红豆杉、毛白杨、苏铁的种子外都没有果皮包被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解析】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个部分组成,①正确;
②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体的幼体,②正确;③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滴碘液,由于胚乳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变蓝,只有胚乳变蓝,③错误;④毛白杨是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红豆杉和苏铁是裸子植物,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④错误。
【题目】豌豆种子的萌发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豌豆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来
B. 图中的4个阶段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 第4阶段表现出的向地性属于感性运动
D. 有活力且完整的胚是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题目】如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示意图,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图中①是种皮,对幼嫩的胚有保护作用
B. 图中②③④组成胚
C. 菜豆种子萌发时,图中②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⑧
D. 菜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解析】甲图种子①是种皮,对内部的胚起保护作用,A正确;图中②③④⑤组成种子的胚,B错误;甲图种子最先萌发的是②胚根,它将发育成乙图中的⑧根,C正确;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是: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D正确。
【题目】在菜市里卖青菜的人总是不停地往青菜上洒水,是为了( )
A. 使青菜有足够的水分,能够比较硬挺
B. 有水可以把菜叶洗干净
C. 洒水可能作为装饰点缀
D. 洒水有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试题分析:当植物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则失水;反之,植物细胞则吸水.菜农不时的往青菜上洒水,青菜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青菜细胞液的浓度,此时青菜细胞就会吸收周围的水分,使蔬菜变的硬挺,使青菜新鲜.
故选:A
【题目】有人喜欢养金鱼,他在鱼缸里常放些金鱼藻,其目的是( )
A. 为鱼提供二氧化碳 B. 为鱼多提供一种颜色
C. 为鱼提供氧气 D. 让鱼游的慢点
【解析】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所以金鱼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而新鲜的水草除了能进行呼吸作用外,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供金鱼和水中的其它生物呼吸所需。
【题目】正确表达呼吸作用的公式是( )
A.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B. 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能量
C. 水+氧→有机物+能量+二氧化碳
D. 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能量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把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进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实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线粒体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利用,达所以呼吸作用的公式是:有机物十氧→二氧化碳十水+能量,故选A。
【题目】我国十大生态建设工程的第一个巨大植树造林工程是
A. 平原绿化工程 B. 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建设工程
C. “三北”防护林工程 D.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解析】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是我国的第一大植树造林工程。
【题目】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 __。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_____。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_____。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中的热量。
【解析】(1)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依据是: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实验时候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原因是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图乙中C是树皮,B是木质部,C是髓。
(4)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能有效的散热降温。
【题目】实验探究
某实验中学环保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资料三:5号电池比7号电池较大些.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A〜E共5组数据见表)
A
B
C
D
E
加无污染河水的体积
500毫升
加废电池的数量及型号
不加
1节5号
1节7号
加满江红的数量
10克
30克
放同样小鱼的数目
1条
小鱼存活的时间
10天
3天
5天
6天
8天
该小组根据上述有关内容,做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结合自己的所学,帮助完成下列问题:
(1)若某成员选择了A与B进行对照实验,那么,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为探究这同一问题还可以选择_______进行对照实验.
(2)B、E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E组的鱼比B组的鱼存活天数多说明____________.满江红在水中的这一作用充分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释).
(三)实验反思
(3)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
(四)交流讨论
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乱丢,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便集中无害化处理.
【解析】(1)“若某成员选择了A与B进行对照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废电池,那么,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作出的假设是废电池会污染水质或废电池不会污染水质,实验变量是废电池。为探究这同一问题还可以选择A与C进行对照实验。(2)B、E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满江红。E组加满江红的数量30克,B组不加,E组的鱼比B组的鱼存活天数多说明满江红能净化被废电池污染的水质。满江红在水中的这一作用充分体现了生物能影响环境(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释)。(3)1条小鱼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所用的小鱼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所用小鱼数目太少,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
【题目】请结合显微镜操作要领,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目镜l0×,物镜40×;乙:目镜5×,物镜l0×),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是___的显微镜.
(2)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上图1的____.
(3)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显微镜的结构是_____.
(4)小枫在显微镜视野中找到了一个细胞(如图2),如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物台上的装片往____方向移动.(填“←↑→↓”)
(5)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请你帮他想一个补救的办法:______________.
(6)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你在下列哪种细胞中没有看到叶绿体___.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B.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C.黑藻叶片细胞 D.菠菜叶肉细胞
(7)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植物细胞结构有_________.
(8)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______.
【解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窄,看见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2)在使用显微镜时,两眼都要睁开。我们一般习惯用右手写字,所以左眼注视目镜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画图。故选:D。(3)在显微镜的结构中,细准焦螺旋可以较小范围的升降镜筒,调出更清晰地图象。(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此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所以箭头的方向为:←。(5)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说明标本中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太多,我们可以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周围吸取掉一部分。(6)叶绿体内有叶绿素,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因此只有见光部分的植物细胞才有叶绿体,如黄瓜表层果肉细细、黑藻叶片细胞、菠菜叶肉细胞等。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在地下,属于不见光部分,不含叶绿体。故选:A。(7)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8)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