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唾液 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 适宜的温度 2 号 唾液把淀粉分解了 物理 化学 唾液 肠液 胃液 胆汁 小肠 小肠 维生素
【解析】(1)1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清水,2号试管内加入的是唾液,其余成分都相同,因此,变量就是唾液;
(2)小明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模拟的是牙齿的咀嚼作用,振荡试管模拟的是舌的搅拌作用;
(3)实验过程中,要用 37℃的温水为试管保温,是因为食物的消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在37℃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功效最好。
(4)1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酶,不能对淀粉进行消化,加入碘液后,会变蓝,2号试管内有唾液淀粉酶,反应一段时间后,淀粉会被分解,因此,加入碘液后,不会变蓝,因为唾液把淀粉分解了。
(4)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属于物理变化,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属于化学变化,因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推测,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物理消化,又能进行化学消化。
Ⅱ.
(1)甲、乙两种消化液都能消化淀粉, 而丙、丁两种消化液均不能消化淀粉,由此可以初步推断,甲和乙可能是唾液和肠液,但丙能使蛋白质得到初步消化,可知丙为胃液,在甲、乙两种消 化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的丁后,丁可使乙消化脂肪,而不能促使甲消化脂肪,由此可知,丁为胆汁,甲为唾液,乙为肠液,丙为胃液。
(2)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咽和食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胃、小肠和大肠的吸收功能有较大差异。其中小肠最主要的吸收器官,因为小肠具有大量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上有大量的毛细血管,且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