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人教版生物七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检测题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下列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一项是(    )

A、蚁穴溃堤   B、森林净化空气   C、大树底下好乘凉   D、鱼离不开水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 生物都能进行运动    B. 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 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D. 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当人类排出的有毒物质(如重金属镉)进入湖泊生态系统中,湖泊中含有毒物质最少的生物是

A. 矽藻    B. 水蚤    C. 鱼    D. 鸭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其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下列与干旱环境不相适应的特征是

A. 叶特化成刺状    B. 具有发达的根系    C. 叶面薄而宽大    D. 肉质茎很肥厚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小高山的所有植物    B. 小高山的所有生物和环境

C. 小高山的所有动物    D. 小高山的所有生物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有5条食物链

B. 食物网中,数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鹰和草

C. 鹰和蛇只有捕食关系

D. 如果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进入此生态系统,含有害物质最多的是狐狸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由于 “赤潮”的影响,一条6kg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的食物有三分之一来自植物,三分之一来自食草鱼类,三分之一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按能量流动效率20%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    )

A. 310kg    B. 240kg    C. 180kg    D. 150kg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 衣藻    B. 细菌    C. 真菌    D. 病毒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列生产活动能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 降低夜间温度    B.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C. 施有机肥    D. 为农作物松土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蛔虫生活在人的消化道里,但是并没有被消化,这是因为蛔虫的身体表面有防止被消化的角质层,这是蛔虫(    )

A. 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    B. 环境能影响生物

C. 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D. 逃避消化液的方法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苹果、梨等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限制苹果、梨等果树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温度    B. 空气    C. 阳光    D. 水分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虫和鸟属于消费者

B. 植物的枯枝落叶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

C. 若消灭所有的虫,则更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维持

D. 作为生态系统,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你捉到了一些蚯蚓,但明天上实验课时才会用;那么,今天晚上你用下列哪种处理方法能够让蚯蚓存活时间最长(  )

A. 将蚯蚓放在装有干木屑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B. 将蚯蚓放在留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中,并拧紧瓶盖

C. 将蚯蚓放在装有湿润土壤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D. 将蚯蚓放在装有小石子的花盆中,并喷洒大量的水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指的是各种生物    B.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C. 生态系统可以缺少分解者    D. 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是独立的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下列关于野外调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野外调查只需对动物的种类、数量进行观察

B. 野外调查是研究野生动物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

C. 通过野外调查可以了解某一区域的野生动物资源状况

D. 野外调查为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生物适应环境

B. 生物在适应及影响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影响生物

C. 生物对环境无影响

D. 生物的分布受环境制约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太阳”,下列对此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

B. 鱼等生物必须生活在淡水中

C. 草木等生物一秒钟也不能没有阳光的照射

D. 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就有草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的(  )

A. 全部动物和植物    B. 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总称

C. 全部的生物    D. 整个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阿尔法狗(AlphaGo)是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以下判断机器人不是生物的理由错误的是(  )

A. 机器人不能形成和排出代谢废物

B. 机器人不存在遗传、变异现象

C. 机器人没有心脏、脑等器官

D. 机器人不能繁殖后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学习生物学,需要掌握研究生命科学的方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科学观察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可以借助恰当的工具

B. 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C. 有些观察结果可以制成图表

D. 与常规不符合的观察结果不作记录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题目】为增加粮食产量,下列农田生态系统有不利影响的措施是

A.实行作物间作套种    B.长期施用农药、化肥

C.施用农家肥         D.作物秸杆还田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图为某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包含四条食物链

B. 家畜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

C. 蛇能获得最多能量的食物链是:水稻→鼠→蛇

D. 如果此生态系统受到污染,体内有害物质最多的是蛇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题目】如图是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该食物网要组成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成分是_____。

(2)该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_____,绿鹭处于第_____营养级。

(3)水蚤与轮虫的关系是_____。

(4)经某生物兴趣小组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鲶鱼70%的食物来自划蝽,划蝽50%的食物来自蚊子幼虫,若蚊子的幼虫获得了1000千焦的能量,最多能传递给鲶鱼_____千焦。

(5)鲶鱼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被蕨类吸收利用。

(6)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的原因是_____。

(7)在该食物网中,除了体型差别外,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鲶鱼数量比水蚤数量少的原因是_____。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题目】曲线图是一种表示数据的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不同事物之间量的差异.分析和利用曲线,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

Ⅰ图中的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3个不同种群的生长和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为绿色植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简单食物链:______

(2)试分析种群B在第5-7年之间,个体数大幅度下降的原因______.

Ⅱ下表是小明同学为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在校园草地测得的一天中的湿度数据(单位:%),请你根据数据作答:

(1)在坐标中绘出一天中草地湿度变化的曲线图.

 

 

早晨(湿度值)

中午(湿度值)

晚上(湿度值)

草地

1

2

3

平均

1

2

3

平均

1

2

3

平均

80

89

96

88.3

75

72

74

73.7

94

96

98

96

 

(2)从表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题目】小明发现某社区工作人员向池塘内喷洒某杀蚊液一段时间后,池塘内部分水生动物出现死亡现象.查阅资料发现.该杀蚊液对水生动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已知水草A和水草B对该杀蚊液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从而降低毒性,为了比较单独投放一种水草和混合投放两种水草对该杀蚊液的降解效果,小明欲利用若干玻璃鱼缸、池水、杀蚊液金鱼、水草A和B等进行实验.老师建议实验用量的搭配比例为:5升池水:200克水草:5条金鱼,每5升池水中杀蚊液加入量为10毫升.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选择池水而不是蒸馏水进行实验,是因为水池中含有_____,更有利于鱼缸中生物的生存.

(2)请结合老师的建议,写出该实验的步骤: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