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错(2)错(3)对(4)对(5)对(6)错
【解析】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1)发展经济同时要考虑可持续发展,考虑环境保护,尽可能地保护环境,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否则得不偿失,先污染再治理是一种落后的观念。故此题的说法错误。
(2)许多种化学农药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可以用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题干说法错误。
(3)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故题干说法正确。
(4)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病虫害的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在此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代替。题干说法正确。
(5)草原植物贴地生长,能够很好地覆盖地面。由于草原上的植物根系发达,因而对保持水土有重要作用;树木的叶子和草原还能截留降水,涵养水源;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的湿度,可以调节气候,这些都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因而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环境的最佳做法。故此题说法正确。
(6)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尽管近年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很快,农业人口的非农化率不断上升,1998年,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比1980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但仍占总人口的68.05%。题干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