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山东省庆云县第二中学七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属于生物的哪一基本特征(    )。

A. 生长发育    B. 新陈代谢    C. 繁殖    D. 应激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

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有一个完整的细胞,要使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    )移动。 

A. 左上方    B. 右上方    C. 右下方    D. 左下方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如要看到的细胞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分别是(     )

A. 1、4    B. 1、6    C. 3、4    D. 3、6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用显微镜5.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都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那么,可以断定污点存在于

A. 目镜上    B. 反光镜上    C. 物镜上    D. 玻片标本上进行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在我们学到的谚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谚语中能够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若光线很强,应选用的光圈和反光镜依次是

A. 较大的光圈,平面镜    B. 较大的光圈,凹面镜

C. 较小的光圈,平面镜    D. 较小的光圈,凹面镜


题型: ※难度:容易

【题目】在下列镜头的组合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 目镜5×、物镜5×    B. 目镜10×、物镜10×

C. 目镜5×、物镜10×    D. 目镜10×、物镜15×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若用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和物镜和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就其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的是(   )

A. ③中视野最暗

B. 由②到①刚开始物像不是很清晰,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C. 若实验室中光线过暗,在一开始对光时应用大光圈和平面镜

D. 在四次观察时若用同一目镜,则④中物镜最长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根深叶茂    B. 大雁南飞    C. 大树底下好乘凉    D. 秋风扫落叶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用紫色鸭跖草的表皮细胞观察细胞质流动时,由于表皮细胞的细胞质无色透明,难以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这时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   )

A. 缩小光圈,用弱光线    B. 选择大光圈,用弱光线

C. 缩小光圈,用强光线    D. 选择大光圈,用强光线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列哪种现象揭示的生物共性不同于其他三种(   )

A. 一粒油菜种子长成油菜植株    B. 蝌蚪长成青蛙    C. 蘑菇长大    D. 种瓜得瓜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五月份,春与夏交接的季节,迎春花与玉兰花刚刚开败,月季冒出了小小的蕾;湖面上,当天鹅伸展着宽阔的双翼,引翅拍水行进时,犹如一叶叶的扁舟,一张张的风帆。”下列哪项是迎春花、玉兰花和天鹅等生物的基本特征(   )

A. 都具有一定的体积    B.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 都能运动    D. 都能新陈代谢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如图所示一个用右手写字的人正在用显微镜观察,其中观察方法正确的是(   )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C. 生物圈包含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D.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图是某同学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先后看到的视野依次是③④②①⑤

B. 若观察过程中没有更换目镜,则观察视野⑤时用的物镜比观察②时用的物镜短

C. 观察到到视野④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②

D. 要使视野①的亮度增加,把显微镜移到明亮处即可。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关于生物圈和栖息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包括所有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 生物圈的厚度大约是200米

C. 造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景象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是蛙类栖息地和繁殖环境的破坏

D. 生物圈能为生物提供水分、空气等,生物对生物圈没有任何作用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面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增多

B. 目镜和物镜都能放大物像

C. 对光时光线太暗应选用凹面镜、大光圈

D. 物像模糊不清,可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下列哪一项俗语描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大树底下好乘凉

C.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D. 朵朵葵花向太阳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现象,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A. 几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显微镜,视野时亮时暗-------有同学挡住光线

B. 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象--------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

C. 物象位于视野右上方时,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象--物象不在视野内

D. 对光时,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和大光圈,看不到明亮的视野----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题目】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题目】某实验中学环保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资料三:5号电池比7号电池较大些。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A〜E共5组数据见下表)

 

A

B

C

D

E

加无污染河水的体积

500毫升

500毫升

500毫升

500毫升

500毫升

加废电池的数量及型号

不加

1节5号

1节7号

1节5号

1节5号

加满江红的数量

不加

不加

不加

10克

30克

放同样小鱼的数目

1条

1条

1条

1条

1条

小鱼存活的时间

10天

3天

5天

6天

8天

 

 

该小组根据上述有关内容,做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结合自己的所学,帮助完成下列问题:

(1)若某成员选择了A与B进行对照实验,那么,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___。为探究这同一问题还可以选择___________进行对照实验。

(2)B、E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E组的鱼比B组的鱼存活天数多说明_______________。满江红在水中的这一作用充分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释)。

(三)实验反思

(3)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破坏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题目】图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成功的标志是能看到一个______的视野。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母d,显微镜下应看到______。

(2)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过暗,应调节[]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物镜由低倍镜头换成高倍镜头后,视野明亮程度______________、细胞数目______________、细胞大小______________

(4)在使用显微镜需要换物镜时,应调节[]______________。

(5)张红用显微镜观察到自己的口腔上皮后,特别兴奋,一边向同学描述,一边把显微镜挪给李丽观察,结果李丽什么也没看到。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6)小明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内只看清深色的细胞壁和细胞核,看不清液泡。为了能显示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此时应(__________)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C.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7)某同学在显微镜的一个视野中看到了一行细胞如右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40×”,则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__________)

A.1个            B.2个       C.4个           D.8个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难

【题目】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皿编号
 

种子的数量(个)
 

种子所处的环境
(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并相同)
 

A
 

3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或纱布
20℃
 

B
 

3
 

无水
20℃
 

C
 

3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或纱布
—10℃
 

D
 

3
 

水淹没种子
20℃
 

 

(1)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                        。

(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           两组培养皿做对照实验。

(3)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                                 。

(4)如果在严格按上表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情况下,用于实验的种子最终都没有萌发,应从                    方面寻找原因。

(5)若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

第一步:取两个培养皿,分别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滤纸,并加入适量的水,                  ;

第二步:                                          ,另一组置于黑暗的环境中。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题目】小兰通过新闻得知,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发生重金属铬污染事件。镉污染区的水稻和蔬菜都成黄褐色,茄子辣椒则形态恐怖。她想,含铬的溶液会不会降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她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1)实验假设: 。

(2)方法步骤:①取两个培养皿分别编号甲、乙,底部垫有四层纱布。向甲培养皿倒入适量的含铬溶液;向乙培养皿倒入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乙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相同正常的饱满的水稻种子20粒。每个培养皿不能只用一粒种子的原因是为了避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置于30°C和有充足_________的相同环境下培养。每天观察一次,连续7天记录水稻种子的萌发情况。

④为了使探究实验发芽率的结果可靠,对本实验还应设置______组,取其平均值为为实验结果。

(3)实验结果:甲组的水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11%;乙组的水稻种子的平均萌发率为98%。

(4)根据实验结果,能够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题目】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家庭装饰品等。为探究铅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科研人员将30只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的小白鼠分为三组,实验处理如下表。30天后,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若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为注射剂中是否含有醋酸铅,那么,甲组应注射_______溶液。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

(2)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_____)

A.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

B.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C.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

(3)比较图中乙和丙两条曲线下降趋势的不同,可以看出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与血红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题目】图我显微镜的构造图,该有一台显微镜,配有两个物镜A(10×)、B(40×)和两个目镜C(5X).D(lOX)请你据图回答:

(1)对光时,应选用的物镜是______ 。(填字母)

(2)若要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是__________。(填字母)

(3)将写有字母“p”的透明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将会看到的物像是__________。

(4)找到物象后,应调节[  ] ____________,使物象更清晰。

(5)观察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脏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脏点都不动,那么脏点应在_______上。

(6)镜筒下降时转动_____________,眼睛从_______注视_______,直至物镜镜头接近装片约_____________处,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

(7)显微镜的结构中其放大作用的是[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