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⑨镜臂 ⑩镜座 物镜 擦镜纸 物镜 防止镜筒下降过程中物镜把玻片标本压破 ⑧细准焦螺旋 50 D 少 左下方 B A D A
【解析】
观图可知:图中①目镜,②镜筒,③物镜,④载物台,⑤遮光器,⑥反光镜,⑦粗准焦螺旋,⑧细准焦螺旋,⑨镜臂,⑩镜座,据此解答。
(1)在取用显微镜时,为了防止显微镜脱落下来摔坏显微镜,正确的方法是右手握住⑨镜臂,左手托⑩镜座。
(2)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随着移动,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清洁污点时用擦镜纸擦拭。
(3)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应注视物镜,目的是防止镜筒下降过程中物镜把玻片标本压破。
(4)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物像不够清晰,应该通过调节⑧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最小为5×,物镜最小为10×,故最小放大50倍。
(6)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将“10×”的物镜转换为“40x”的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少。
(8)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在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物像居于视野的左下方,标本实际位置应在右上方,所以需要将玻片标本通过向左下方移动可以移向视野中央。
(9)显微镜的使用:1、安放:显微镜应放在体前偏左,镜筒在前镜臂在后的方向安放好;2、对光:用低倍镜、较大光圈(遮光器上调);眼看目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得明亮;3、放片:观察对象要正对物镜的孔,将玻片夹好之后再调焦;4、调焦:先用低倍镜寻找物象,先降镜筒后升高镜筒,降低镜筒时要在侧面观察是否压片,升高镜筒时正对着目镜寻找物象。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心,换用高倍镜观察只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变得清晰;5、观察: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用右眼画图。故B符合题意。
(10)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A符合题意。
(11)显微镜放到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所以在图中与观察物像的放大倍数有关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
(1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d”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