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① 通光孔 较小的 平面 ①④ ⑤ 4 左上 10倍
【解析】
此题是一道实验操作题,具体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观图可知:①②是物镜,③④是目镜,解答即可。
(1)对光时,应用镜头①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用显微镜观察时,若是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应选用较小的光圈,应选用的反光镜是平面镜。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又③、④一端无螺纹为目镜,①、②有螺纹为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长目镜④和短物镜①,若用高倍物镜观察,物镜与载玻片间的距离表示正确的是⑤。
(4)用目镜10×、物镜10×的镜头组合观察到视野中的一列细胞数为16个,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则在视野中观察到的一列细胞数是16÷4=4个。
(5)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果所要观察的物像偏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要将其移至视野的中央,那么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6)在一台显微镜下观察实际直径约0.1毫米的毛发时,看到它的物像直径约为5毫米,若已知使用的目镜是5×,则使用的物镜最有可能是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