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人教版八级上册生物:期中测评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既是先天性行为也是攻击行为

B. 杜鹃鸟把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这种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C. 猫吃老鼠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D. 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是动物之间在进行动作信息交流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我国特有的中华鲟和白鳍豚终身生活在水中。中华鲟用鳃呼吸,卵生;白鳍豚用肺呼吸,胎生。它们分别属于

A. 鱼、鱼    B. 哺乳动物、鱼

C. 鱼、哺乳动物    D.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下列有关蜥蜴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蜥蜴是体内受精

B. 受精卵的孵化由雌蜥蜴完成

C. 受精卵的外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

D. 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水族馆里水生动物多种多样,可谓“鱼龙混杂”。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指出下列哪一组是真正的鱼?

①娃娃鱼 ②鲍鱼 ③海马 ④章鱼 ⑤中华鲟 ⑥鲸鱼 ⑦带鱼

A. ①②③    B. ①③⑥    C. ③⑤⑦    D. ④⑤⑦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蚯蚓的环带在蚯蚓尾端

B. 用手指轻摸蚯蚓背面和腹面,感觉到腹面比较粗糙,是因为该面刚毛较多

C. 雷雨过后,常有蚯蚓钻出地面,这现象与蚯蚓的呼吸生理过程受到妨碍有关

D. 蝗虫的体表包着一层坚韧的外骨骼,能够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题目】母狼的幼仔丢失后会将人的婴儿哺育成狼孩,这个事实说明:(   )

A.母狼的哺育能力很强;

B.母狼有哺育幼体的本能;

C.母狼试图使婴儿成为自己的幼崽;

D.母狼会对人类进行报复。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具有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必须(  )

A. 依靠“首领”动物的保护才能得以生存

B. 通过信息交流才能完成统一协调的分工合作

C. 依靠气味的传递才能完成复杂的信息交流

D. 通过性外激素的作用,才能完成雌性和雄性动物个体的识别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下列关于青蛙、金丝猴、鲫鱼、鲸的分类正确的是

A. 青蛙属于爬行动物

B. 只有金丝猴属于脊椎动物

C. 鲫鱼与鲸都属于鱼

D. 金丝猴与鲸都属于哺乳动物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A.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B. 依靠体壁呼吸

C. 依靠足和翅运动

D. 具有外骨骼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位于渤海之中的大连蛇岛是世界上唯一的只生存单一蝮蛇的海岛,岛上的蛇全部是黑眉蝮蛇。黑眉蝮蛇身体表面所具有的角质鳞片的主要作用是

A. 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B. 保持体温

C. 适应水中生活    D. 有利于皮肤呼吸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下图表示草原上狼和野兔的数量变化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稻田中存在一条食物链:水稻→稻飞虱(水稻的害虫)→青蛙。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 青蛙与稻飞虱是竞争关系

B. 水稻的生长只受到稻飞虱和青蛙的影响

C. 青蛙体内农药的浓度比稻飞虱体内的高

D. 大量捕杀青蛙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早晨常发现鱼塘里的鱼有“浮头”现象,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 早晨水的深处缺乏食物,鱼到浅水层觅食

B. 早晨的景色好看,鱼到水面看风景

C. 早晨水中的含氧量比其他时间低,鱼由用鳃呼吸改为用肺呼吸

D. 早晨水中的含氧量比其他时间低,鱼“浮头”可相对增加其呼吸效率,以弥补早晨氧气的不足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下列关于软体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软体动物中有很多成为人工养殖的对象

B. 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

C. 珍珠可用作装饰品,不能入药,否则会造成中毒

D.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示中“大气”的成分只是氧气

B. 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

C. 生理过程②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光合作用

D. 过程②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还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下列哪项说法不恰当?

A. 水螅利用口捕食,涡虫利用咽进行捕食

B. 水螅的消化在消化腔中完成,涡虫的消化在肠中完成

C. 涡虫具有眼点,感觉器官要比水螅发达

D. 具有两侧对称体型的动物要比辐射对称体型的动物高等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下列动物中体内有脊柱的是(    )

①家鸽 ②藏羚羊 ③鲨鱼 ④蚯蚓 ⑤大鲵 ⑥蝗虫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⑤⑥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④⑥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某同学利用两片木板、两条松紧带和一颗螺丝钉做成了一个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木板1和2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两块骨骼

B. 螺丝钉起到支点的作用

C. 由伸肘动作到屈肘动作,需要3和4的配合完成

D. 3和4的两端分别连在1和2上,表示骨骼肌两端的肌腱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当蚂蚁发现新食物源或要迁移到新的巢址时,都要通知同伴。下列关于这种行为说法错误的是(  )

 

A. 这种行为与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均属学习行为

B. 这种行为直接反映了蚂蚁个体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

C. 蚂蚁的这种行为叫通讯,靠嗅觉和触觉实现

D. 蚂蚁的这种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难

【题目】(8分)(2017·山东泰安月考)下图是某同学针对部分动物绘制的分类图解,①~⑤表示不同动物。请分析回答问题。

(1)若把蚯蚓列入该分类图解,应将其放在___(填数字)所处的位置;蚯蚓的习性是昼伏夜出,但在夏季大雨过后,蚯蚓白天会爬到地面上活动,原因是___。 

(2)河蚌是一种常见的水生动物,除从图中能知道的特征外,你还知道它有什么特征?试列举出其中的一条:___。 

(3)①所表示的动物,体表有坚韧的___,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散失。但是,由于体表的这种坚韧结构会限制身体的生长发育,所以这类动物会出现定期__的现象。 

(4)图中①~⑤所指的动物中,与①一样能适于空中飞行的是___;在行为特征方面最复杂、最高等的是___。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题目】蚯蚓、信天翁、蝗虫、兔、蛇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几种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生物属于恒温动物的是___。 

(2)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为了适应环境,不同的动物适应方式是不同的,但都达到了殊途同归的目的,如为了适应干燥的陆生环境、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蛇等爬行动物的体表具有鳞或甲,蝗虫等昆虫的体表则有___。 

(3)家兔等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___。 

(4)家鸽适应于空中飞翔生活,是因为它具有一种特殊的辅助肺呼吸的结构:___。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题目】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填出图中各部分名称。

①___,②___,③___,⑥___,⑦___。 

(2)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___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肌肉相互___活动的。 

(3)关节对运动的意义:在运动中起到___的作用。 

(4)伸肘时(图甲),肱二头肌___,肱三头肌___;屈肘时(图乙),肱三头肌___,肱二头肌___。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下图所示为水螅的纵切面和涡虫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一)(二)

(1)(一)图中食物由[ ]_____进入;在[ ]___被内胚层细胞消化,食物残渣由[ ]___排出。 

(2)水螅特有的捕食和防御的利器是___,在[ ]___处分布最多。 

(3)由(一)图可以看出,经过水螅身体的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为____对称。 

(4)(二)图示中[1]所指的结构是___。 

(5)涡虫的身体有了明显的前后、左右和背腹之分,呈___对称。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题目】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问题。

步骤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烧杯⑤

烧杯⑥

1

各加入1 000毫升温水、一条相同状况的金鱼,并测量记录水温

2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

3

①②各加入适量热水,使水温均升高10 ℃

③④均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水温升高10 ℃

⑤⑥不作任何处理

4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分析得出结论

 

(1)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___。 

(2)如果你做这个实验,你将根据什么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___。 

(3)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其目的是___,提高实验的可信度。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组设计中,哪组更科学,更严谨?___。试说明理由。___。 

(4)结合本实验,你推测金鱼吞入的水从鳃流出时,其成分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