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1)2mL清水
(2)1号与3号
(3)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4)让唾液淀粉酶充分分解淀粉
(5)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
【解析】解:(1)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中应加入2ml清水和1号试管形成对照.(2)1号试管与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3)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1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4)消化酶受温度的影响,消化酶在37℃时活性最强,37℃保温10分钟的目的是让唾液淀粉酶充分分解淀粉.(5)通过1号试管和2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比较,说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1号试管与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食物的消化和科学探究的方法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试验法、测量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