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2和4 3和4 3号试管变蓝色 4号试管不变蓝 4号试管内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3号试管中没有淀粉酶,淀粉不发生变化,遇碘变蓝色 物理性 化学性 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不能 因为有两个变量(变量不唯一)
【解析】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科学探究实验中的变量是唯一的,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1)将馒头块变成了馒头碎屑是模拟口腔中牙齿的咀嚼;从表格中的实验设置可知: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该以2号试管和4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2)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该以3号试管和4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3)滴加碘液后,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变蓝色,原因是3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没有被消化;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不变蓝色,原因是4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此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消化的产物是麦芽糖。
(4)牙齿咀嚼只是将食物由大变小,化学成分没有变化,属物理消化,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这个过程中有酶参与,并且食物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属于化学消化。
(5)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因此在实验中应将实验装置放在37℃左右的温水中。
(6)2、3不能构成一组科学探究实验,因有两个变量:馒头的大小和唾液。